张籍(约766年—约830年),字文昌,唐代著名诗人,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2。以下是关于张籍的详细介绍:
# 生平经历
- 早年生活:张籍的先世移居和州,他自幼在此地成长。贞元初,与王建同在魏州学诗,后回和州。贞元十二年(796年),孟郊到和州拜访张籍。贞元十四年,张籍北游,经孟郊介绍,在汴州认识韩愈1。
- 科举及第:贞元十五年(799年),张籍在韩愈的推荐下,于长安进士及第2。
- 仕途生涯:元和元年(806年),张籍调补太常寺太祝,与白居易相识,互相切磋,对各自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元和十一年(816年),转任国子监助教。长庆元年(821年),受韩愈推荐任国子博士,后迁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大和二年(828年),迁国子司业1。
# 文学成就
- 乐府诗: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他的乐府诗创作在中唐时期取得了显著成就,积极支持并推动了新乐府运动的发展。这些诗作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表达了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如《塞下曲》《征妇怨》等;另一类则生动描绘了农村的风俗和生活画面,如《采莲曲》《江南曲》等2。
- 其他诗作:除了乐府诗,张籍的五律也颇具特色,不事藻饰,不假雕琢,在平易流畅中展现出委婉深挚的情致,对晚唐五律产生了较大影响。他的代表作有《秋思》《节妇吟》《野老歌》等。
# 轶事典故
相传张籍因迷恋杜甫诗歌,曾将杜甫的诗写下来烧掉,做成蜜羹每天吃。好友知道后,戏称他为“痴人”1。
张籍以其独特的诗风和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为中唐诗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