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1889年4月14日-1975年10月22日)是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哲学家,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1。他的学术贡献主要集中在历史哲学和文明研究领域,其代表作《历史研究》共12册,讲述了世界各个主要民族的兴起与衰落,被誉为“现代学者最伟大的成就”1。
# 生平简介
- 汤因比出生于伦敦的一个历史学世家,父亲是医生和社会工作者,母亲是历史学家1。
- 他就读于温切斯特学院和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曾短期在雅典的英国学院学习,这段经历促成了他关于文明衰落的哲学萌芽1。
- 1912年成为贝利奥尔学院上古史教师及研究员,1915年为英国外交部情报司工作,1919年代表出席巴黎和平会议,后在伦敦大学任拜占庭及近代希腊研究教授1。
- 1925年成为伦敦经济学院的国际史研究教授,并任伦敦皇家国际事务学会的研究部主任1。
# 主要思想
- 文明史学观:汤因比反对以国家为单位研究历史,主张历史研究的基本单位应该是文明,文明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其中文化是文明的精髓1。
- 挑战与应战:他认为文明起源于人对自然的挑战,文明的成长需要适中的挑战环境,而文明衰落的原因是无法成功应对挑战1。
- 英雄的作用:汤因比认为富有创造力的英雄是文明成长的关键,他们能够带领群众应对挑战,推动文明的发展1。
- 文明的相互接触:他提出各个文明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接触的,这种接触包括同时代文明的空间接触和不同代文明的时间接触1。
# 主要作品
- 《历史研究》:这部12册的巨著是汤因比最重要的作品,讲述了世界各个主要文明的兴衰,提出了他的文明史学观1。
- 《人类与大地母亲》:探讨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文明发展的影响。
- 《展望21世纪》:与日本思想家池田大作的对谈录,讨论了人类社会、政治、哲学、宗教等多个领域的问题,并对未来世界进行了预测和展望1。
# 对中国文化的评价
汤因比曾两次访问中国,对中国文化有极高的评价,认为中国在历史与未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
阿诺德·汤因比以其独特的文明史观和深邃的历史洞察力,对后世的历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思想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