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宰相杜佑之孙1。
# 生平经历
- 早年:出身于显赫的京兆杜氏家族,自幼深受家族文化熏陶,展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1。
- 科举及仕途:大和二年(828年),26岁的杜牧考中进士,初任弘文馆校书郎,后历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监察御史、宣州团度判官、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左补阙、史馆编撰、司勋员外郎等职,外放黄州、池州、睦州、湖州等州刺史,最终官至中书舍人2。
# 文学成就
- 诗歌:其诗作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多咏史抒怀,风格明丽隽永,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2。代表作有《泊秦淮》《江南春》《赤壁》《题乌江亭》等。
- 文章:以《阿房宫赋》最为著名,主张文章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装饰,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深刻理解1。
- 兵法研究:年轻时好读兵书,注解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并著有《罪言》《战论》《守论》《原十六卫》等文论当代兵事1。
# 与茶文化
- 在湖州任刺史期间,深入顾渚山督造贡茶紫笋,留下《入茶山下题水口草市绝句》等诗作,描绘了采茶盛景,体现了对茶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倾慕1。
# 家族背景
- 家族中有多位杰出人物,如十六世祖杜预是晋镇南大将军,祖父杜佑曾任唐宰相,父亲杜从郁也曾担任官职1。
杜牧的文学成就和生平经历,不仅展现了其个人的才华和抱负,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貌和文化氛围。他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