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伦斯·科尔伯格
2025-04-24 15:30:28 浏览:11次 【



劳伦斯·科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1927年10月25日-1987年1月19日),出生于美国纽约布朗克斯维尔,是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博士,美国著名道德心理学家和德育研究专家1。以下是关于科尔伯格的详细介绍:

# 生平经历

- 早年经历:在纽约的勃朗斯维尔长大,中学毕业后曾在一艘货轮上工作,主要运输欧洲难民去以色列。1948年,21岁的科尔伯格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芝加哥大学,一年后就获得了学士学位,此时他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并留在芝加哥大学继续攻读心理学1。

- 学术生涯:1953年担任芝加哥大学副研究员,1955年任职于波士顿儿童医护中心。获博士学位后,1959年应耶鲁大学之聘担任心理学副教授兼高级行为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1961年出任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1968年改任哈佛大学教育研究学院教授,并担任哈佛大学道德发展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1。

# 主要理论

- 道德发展阶段论:科尔伯格在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基础上,提出了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有三种水平六个阶段的理论。三种水平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每种水平又有两个阶段,共六个阶段,分别是惩罚与服从的定向阶段、手段性的相对主义的定向阶段、人与人之间的定向阶段、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普遍的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1。这一理论揭示了道德认知随年龄增长和认知能力提升而发展的过程,为教育和社会实践提供了重要指导1。

- 道德两难故事法:他主要运用“道德两难”的故事法来推断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其中典型的故事是“海因茨偷药”。通过让被试儿童回答故事中的道德问题,根据他们的回答原因,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1。

# 主要著作

- 《道德发展的哲学》:该书探讨了道德发展的哲学基础,对道德认知发展的理论进行了深入阐述,为理解人类道德判断和行为的本质提供了重要的哲学视角1。

- 《道德发展心理学》:系统介绍了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详细描述了各个阶段的特点以及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过程,是研究道德心理学的重要著作1。

# 理论贡献与影响

- 对品格教育与价值澄清理论的批判:科尔伯格认为传统的品格教育缺乏心理学基础,过于依赖说亚和奖惩来灌输道德规范,而忽视了儿童道德决策的心理过程。同时,他也批判了价值澄清理论的价值相对论和个人主义立场,认为其会导致道德教育的困境1。

- 对现代学校德育的影响:科尔伯格创立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模式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学校的德育研究和教学,引起巨大反响,被誉为现代学校德育的“基石”,他也被誉为现代学校德育“开山之父”1。他的理论强调道德教育的层次性、顺序性,主张通过讨论道德两难问题等方式提高儿童的道德推理能力,对我国德育也产生了很大影响1。

# 人物逝世

1987年1月19日,科尔伯格在波士顿去世,据推测可能是自杀。他将自己的车停在波士顿洛根国际机场附近的一条街上,在车上留下了身份证明,然后走进了波士顿港冰冷的海水中。他的尸体在冬天过后的一段时间才被发现1。

科尔伯格的理论不仅为心理学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也为教育实践提供了宝贵的指导。他的工作强调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并鼓励教育者关注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以促进其全面的道德成长。


数据包号:9002-0207
数据详情:可能包含自传、相册、视频、作品等;会随时更新,以客服售前答复为准。
客服专员:yes! 微信号:cd60066
温馨提示:电子版与U盘版一旦发货,概不退款,数据损坏可补发。
 
全部评论
  •   威廉·哈维(William Harvey,1578年4月1日-1657年6月3日)是英国17世纪著名的生理学家和医生,近代生理学..

    生理学家
  •   卡伦·霍妮(Karen Danielsen Horney,1885—1952),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是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主..

    心理学家
  •   米克罗斯·尼兹利(1901—1956),匈牙利犹太医生。以下是其个人简介:# 教育背景与职业生涯- 曾在德国求学..

    医生
人生存盘,数据银行
Copyright © 2025 CDOO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01843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