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犁(1913年5月11日—2002年7月11日),原名孙振海,后更名孙树勋,笔名有孙犁、力编、纵耕、余而立、土豹、原平、林冬苹、林冬平、芸夫、孙芸夫、耕堂、芸斋、姜化、庸庐、时限等,河北安平人。中国现代作家、散文家,“荷花淀派”的创始人。历任天津日报社副刊科副科长、报社编委,中国作协天津分会主席,中国作协第四届顾问,第五、六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代表作品《风云初记》《铁木前传》等1。
# 人物生平
- 1913年5月11日,出生于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孙遥城村1。
- 1924年,跟随父亲前往安国县城上高级小学,开始接触到“五四”以后的文学作品1。
- 1937年冬,抗日战争爆发,孙犁加入抗战工作,并编写了《民族革命战争与戏剧》的小册子,指导敌后的抗日宣传工作1。
- 1944年,赴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和工作1。
- 1945年,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短篇小说2。
- 1949年起,主编《天津日报》的《文艺周刊》,并担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天津分会副主席等职1。
- 1951年起,出版长篇小说《风云初记》1。
- 1956年,发表中篇小说《铁木前传》1。
- 2002年7月11日6时,孙犁因病逝世,享年90岁1。
# 文学创作
孙犁的作品主要以抗日战争时期至新中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农村为背景,生动再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对敌斗争与日常生活。他的作品风格朴素清新、细腻柔美,虽涉及战争,但并不刻意表现激烈残酷、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而是将战争推到幕后或置于侧面,通过展现带有浓郁水乡气息的日常生活画面来反映时代风云,揭示人情美与人性美1。
# 文学影响
孙犁是“荷花淀派”的创始人,他的作品对后世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刘绍棠、铁凝、从维熙等作家都受到过他的点拨。他的文学意义并未止步于国内,其作品被译为多种语言,在国际上也有广泛的影响1。
# 纪念活动
2013年5月12日,孙犁图书馆在河北省安平县举行开馆,孙犁纪念馆奠基仪式同时举行。该馆位于安平县安平中学校园内,建筑风格为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北方民居特色,建筑布局为外院套内院的四合院形式,内院建有正合院房三间两跨、东西厢房,外院建有佣工房、牲口房、磨房、门房、大车棚和大门、二门等设施,在外院建设纪念广场和孙犁著作碑林,同时设计雕刻汉白玉孙犁坐像1。
孙犁的作品和文学精神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创作不仅为读者提供了美的享受,也为后来的作家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