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舜钦(1008年—1048年),字子美,祖籍梓州铜山(今四川省中江县),出生于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是北宋时期的诗人和文学家。以下是关于苏舜钦的详细介绍:
生平经历
- 早年仕途:苏舜钦早年凭借父亲苏耆的官位荫补为太庙斋郎,后调任荥阳尉。景祐元年(1034年)考中进士,历任蒙城、长垣县令等职。他支持范仲淹的改革主张,庆历三年(1043年)因范仲淹推荐,被任命为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
- 进奏院案:庆历四年(1044年),苏舜钦因用卖废纸的钱举办祭祀宴会,被御史中丞王拱辰诬陷为“监守自盗”,遭到罢黜。此后,他南下苏州,在沧浪亭隐居。
- 晚年复出:庆历八年(1048年),苏舜钦复官为湖州长史,但尚未赴任便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一岁。
文学成就
- 诗文风格:苏舜钦是北宋诗文革新的重要作家,与穆修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其诗文质朴激切,早期作品充满激情,后期风格转为幽独闲放。他与欧阳修、梅尧臣交往密切,时称“欧苏”或“苏梅”。
- 代表作品:苏舜钦的诗作如《淮中晚泊犊头》《夏意》等,描绘自然风光,清新别致。他的散文《沧浪亭记》则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事的感慨。
轶事典故
- 读书佐酒:苏舜钦性格豪放,喜欢饮酒。在岳父家时,他边读书边饮酒,读到《汉书·张良传》中的精彩情节,会拍案感叹,并饮酒助兴。
- 修建沧浪亭:苏舜钦在苏州买下废园,修建沧浪亭,并自号沧浪翁。欧阳修为此作诗,使沧浪亭名声大振。
苏舜钦以其豪放的个性和卓越的文学才华,在北宋文坛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其个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士人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