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是东晋时期的道士、道教学者、炼丹家、医学家和科学家,约生于283年,卒于363年,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世称小仙翁,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2。以下是关于葛洪的详细介绍:
# 生平经历
- 早年生活:出身于江南豪族,13岁丧父,家道中落。16岁起,广览经、史、百家,以儒学知名。后从方士郑隐学道。
- 入仕经历:西晋太安二年(303年),因参与平定张昌、石冰起义有功,被任命为伏波将军,赐爵关内侯。东晋开国后,曾任州主簿、司徒掾、咨议参军等职。
- 隐居炼丹:后听闻交趾出产丹砂,请求出任勾漏令,赴任途中,因广州刺史邓岳挽留,遂隐居于罗浮山,修行炼丹,著书讲学。
# 主要成就
- 医学贡献
- 著书立说:撰有《玉函方》一百卷(已佚)和《肘后备急方》三卷。《肘后备急方》对急性传染病、脏腑慢性病及外科、儿科、眼科等疾病的治疗方法、病因、症状有详细描述,奠定了葛洪在中国医学史上的重要地位1。
- 开创性贡献:最早提出“厉气”的概念,认为急性传染病由自然界中的“厉气”所致;最早记载了羌虫病、天花、狂犬病、结核病等,其中对狂犬病的治疗提出用狂犬脑外敷的“以毒攻毒”方法,被认为是人工免疫法的先驱;最早记载用青蒿抗疟,为后世抗疟药物的开发奠定基础2。
- 创立急救技术:创立了多种急救技术,如人工呼吸法、洗胃术、救溺倒张法、腹穿放水法、导物术、灌肠术等,提高了古代急症治疗效果2。
- 道教贡献
- 道教理论:将神仙道教与儒家名教纲常思想相结合,提出以“玄”为“自然之始祖”,主张立言必须有助于教化,不满道家的“无为而治”,提出“身在山林而心存魏阙”等观点,对道教思想进行了系统化和理论化1。
- 炼丹实践:整理了当时流行的各种炼丹术,撰写炼丹著作,成为炼丹史上一位承先启后的人物,对隋、唐炼丹术的发展有很深的影响,其著作为研究中国炼丹史以及古化学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 主要作品
- 《抱朴子》:包括《抱朴子内篇》二十卷和《抱朴子外篇》五十卷。《内篇》主要论述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却祸之事,属道家;《外篇》则主要谈论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属儒家1。
- 《肘后备急方》:共八卷,七十三篇,收录了大量救急用的方子,所用药物易得,价钱便宜,疗效显著,治法简便,适合普通百姓使用,对后世医学影响深远3。
- 《神仙传》:记载了古代传说中的神仙事迹,反映了葛洪的神仙道教思想2。
葛洪以其多方面的成就,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道教、医学、炼丹术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