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孙贻(1615~1673年),字仲谋,一字羿仁,号茗斋,自称管葛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他是明末清初的学者,彭孙遹的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生平经历
- 早年求学:彭孙贻自幼聪明过人,五试于学使,皆列第一。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乡试,经同考官绍兴府推官陈子龙推荐,主试翰林院编官吴国华、吏科给事中范淑泰,皆极为赞赏,定为第一。未料因病不能终场,报罢。
- 明朝灭亡后:杜门侍母,终身布衣蔬食。当道有重其才,劝其出仕,谢绝勿应。自负文名,亦节义自许,不妄交游,人皆服其品格。
- 去世与私谥: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与童申祉同纂《海盐县志》10卷,未刊,抄本今藏南京图书馆。同年去世,门人私谥为“孝介先生”。
学术成就
- 文学:彭孙贻对经史百家,乃至氏族、方技、释老、稗乘之书,靡不毕究,且纂辑厘正,各自成帙,为文皆有法。于诗则无体不备,学各家亦无不逼似,为明季一大家。其著作甚丰,有《茗斋诗文集》《茗斋诗余》《茗斋杂记》《彭氏旧闻录》《客舍偶闻》《方士外纪》《国恩家录》《明朝纪事本末补编》《虔台逸史》《甲申以后亡臣表》《靖海志》《平寇志》等10余种。
- 绘画:工画山水墨兰。
- 史学:颇留心于史事,曾与吴蕃昌创“瞻社”,为名流所重,时称“武原二仲”。
彭孙贻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和高尚的品格,成为明末清初一位杰出的学者,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