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
2025-04-30 10:45:07 浏览:8次 【




商鞅(约公元前390年—前338年),姬姓,公孙氏,名鞅,卫国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和军事家,法家代表人物1。以下是关于商鞅的详细介绍:

# 生平经历

- 早年:商鞅出生于卫国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受李悝、吴起的影响,喜好刑名之学,潜心研究治国之道,立志改革1。曾在魏国丞相公叔痤麾下担任中庶子,公叔痤病重时向魏惠王推荐商鞅,但魏惠王并未重用2。

- 入秦变法: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发布《求贤令》,商鞅看到机会,携带李悝的《法经》来到秦国3。他通过秦孝公的亲信景监见到秦孝公,经过多次交谈,以其“霸道”之术获得秦孝公的认可,被委以重任,开始主持变法2。

- 变法内容:商鞅在秦国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变法。

    - 第一次变法(公元前356年):包括实行什伍连坐制,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受赏的二十等爵制,颁布垦草令,发展农业生产,重农抑商,推行小家庭政策等2。

    - 第二次变法(公元前350年):主要内容有“为田开�陌封疆”,废除旧的井田制,普遍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等1。

- 结局: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继位。商鞅因被公子虔指为谋反,战败死于彤地,其尸身被运至咸阳车裂,全家被杀2。

# 历史影响

- 积极影响:商鞅变法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为秦国最终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2。他提出的许多改革措施,如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制、统一度量衡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1。

- 消极影响:商鞅变法过于强调严刑峻法,实行连坐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人民的思想和自由,导致社会矛盾激化2。其重农抑商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业的发展1。

商鞅作为战国时期杰出的改革家,其变法措施对秦国乃至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其变法过程中的一些极端手段也引发了争议。对于商鞅的评价,应该从历史的角度全面、客观地进行分析。


数据包号:2002-0423
数据详情:可能包含自传、相册、视频、作品等;会随时更新,以客服售前答复为准。
客服专员:yes! 微信号:cd60066
温馨提示:电子版与U盘版一旦发货,概不退款,数据损坏可补发。
 
全部评论
  •   东方朔(前154年-前93年),复姓东方,名朔,字曼倩,平原郡厌次县(今山东德州陵城区神头镇)人,西汉时期..

    文学家
  •   顾准(1915年7月1日—1974年12月3日),字哲云,江苏苏州人,生于上海,中国当代著名思想家、经济学家、会..

    历史学家
  •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

    诗人
人生存盘,数据银行
Copyright © 2025 CDOO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01843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