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被誉为“初唐四杰”之首2。
# 生平经历
- 早年成才:王勃自幼聪慧过人,六岁便能写诗,九岁时已能指出颜师古《汉书注》中的错误,显示出非凡的才华2。
- 仕途波折:未成年时,王勃便被赞为神童,并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曾任朝散郎、沛王府侍读等职。但因《檄英王鸡》一文触怒皇帝,被逐出王府。后补虢州参军,又因擅杀官奴获罪,虽遇赦免死,却被除名1。
- 英年早逝:上元二年(675年),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次年返回途中,渡海溺水,惊悸而死,年仅二十余岁2。
# 文学成就
- 诗歌创作:王勃的诗歌现存8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和五绝,以离别怀乡之作较为著名,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千古名句1。
- 骈文成就:王勃的骈文创作在初唐时期独树一帜,其代表作《滕王阁序》以优美的文笔和深刻的内涵广为传颂,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展现了高超的艺术造诣2。
- 文学思想:王勃主张文学应以“立言见志”为本,注重文学的经世教化作用,对转变当时文坛风气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后世影响
- 王勃的文学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诗歌和骈文成为唐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文人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启示和影响。
- 王勃的才华和成就得到了后人的高度评价,历代文人对其推崇备至,其作品被广泛传颂,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王勃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短暂而辉煌的人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后世敬仰的文学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