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庄(约836年-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是唐末五代时期的诗人和词人,也是五代时期前蜀的宰相。以下是关于韦庄的详细介绍:
人物生平
- 早年经历: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家族至韦庄时已衰,父母早亡,家境寒微。少时孤贫力学,才敏过人,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
- 科举之路:咸通四年(863年),曾在昭义节度使刘潼府中当差。乾符五年(878年),长安应试不利,更名为韦庄。广明元年(880年)四十五岁,在长安应举不第,正值黄巢军攻入长安,遂陷于战乱,与弟妹失散,至中和二年(882年)始离长安赴洛阳。
- 入仕及晚年:乾宁元年(894年),再试及第,任校书郎,已年近六十。乾宁四年(897年),奉诏随谏议大夫李洵入蜀宣谕,得识王建。后又在朝任左、右补阙等职,多次上书献策。天复元年(901年),韦庄应聘为西蜀掌书记。天祐四年(907年),韦庄劝王建称帝,建立蜀国。他深受器重,授左散骑常侍,后迁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官至吏部侍郎同平章事。武成三年(910年),韦庄在成都花林坊逝世,享年75岁。
文学成就
- 诗歌方面:韦庄在唐末诗坛上有重要地位,其诗歌较为广阔地反映了唐末动荡的社会面貌。代表作是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为现存唐诗中最长的一首,在中国古代叙事诗写作上具有标志意义。此外,还有《悯耕者》《汴堤行》等作品,表达了对战乱中人民苦难的同情以及对时局的忧虑。
- 词作方面:韦庄是花间派中成就较高的词人,与温庭筠并称“温韦”。其词语言清丽,多用白描手法,写闺情离语和游乐生活,情凝词中,读之令人动容。代表作有《菩萨蛮》(一、四、五)、《浣溪沙》(五)等,其中《菩萨蛮》五首为宋词奠基之作。
家族成员
- 十世祖:韦夐,字敬远,北周时学者,封逍遥公。
- 九世祖:韦冲,隋朝时官至民部尚书,封义丰公。
- 八世祖:韦挺,唐朝时官至御史大夫,后贬象州刺史。
- 七世祖:韦待价,官至文昌右相。
- 六世祖:韦令仪,官至梁州都督。
- 五世祖:韦銮,唐高宗时官至宣城司法参军。
- 高祖:韦应物,著名诗人,官至苏州刺史。
- 曾祖:韦厚复。
- 祖父:韦彻。
- 父亲:韦韫。
韦庄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