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菽
2025-05-15 15:03:14 浏览:100次 【



潘菽(1897年7月13日—1988年3月26日),原名有年,字水叔,江苏宜兴人,是中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九三学社的重要创始人之一。

生平经历

- 早年求学:1917年,潘菽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期间积极参与五四运动,是32名被捕的爱国学生之一。1920年毕业后,他抱着“教育救国”的理想,考取官费留学美国。在美国期间,他先后就读于加利福尼亚大学、印第安纳大学和芝加哥大学,最终在1926年获得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

- 回国任教:1927年,潘菽学成归国,被聘为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后更名为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心理学副教授,半年后晋升为教授并兼任心理系主任。他在此校任教长达30余年,培养了大批心理学人才。

- 参与创建九三学社:1944年,潘菽与梁希、金善宝等人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下,发起组织了“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为发展党的统一战线、团结科技界知识分子做出了积极贡献。1946年5月4日,九三学社在重庆正式成立,潘菽是主要创建人之一,并在成立大会上当选为中央理事。

- 新中国成立后的贡献:1951年,潘菽被任命为南京大学校长。1955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同年被聘为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1956年,南京大学心理系并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潘菽担任所长。他致力于心理学基本理论的研究,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对中国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学术成就

- 心理学理论:潘菽提出心理学具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二重性的观点,将心理活动分为意向活动和认识活动,区别于传统的“知、情、意”三分法体系。他对意识、身心关系、个性等心理学重大问题提出了深刻见解,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 教育与人才培养:潘菽在大学期间讲授过多门心理学课程,注重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心理学人才。他主编的《教育心理学》和《人类的智能》等著作获得了高度评价。

潘菽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和坚定的爱国情怀,为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和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中国心理学界的一面旗帜。


数据盘号:9002-0502
数据详情:可能包含自传、相册、视频、作品等;会随时更新,以客服售前答复为准。
客服专员:yes! 微信号:cd60066
 
全部评论
  •   徐梵澄(1909年10月26日—2000年3月6日),原名徐琥,谱名诗荃,字季海,晚年以徐梵澄为通名,湖南长沙人,..

    哲学家
  •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南宋著名词人、将领,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号稼轩,山东..

    词人
  •   周邦彦(1056年-1121年或1058年-1123年),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官员,也是..

    文学家
  •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北魏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我国古代著名的地理学家、文学家,也是北魏..

    文学家
最新发表
  • 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
  • 约翰内斯·开普勒(Johannes Kepler)
  • 彼得·列昂尼多维奇·卡皮察(Pyotr Leonidovich Kapitsa)
人生存盘,数据银行
Copyright © 2025 CDOO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01843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