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
2025-05-08 11:06:57 浏览:102次 【



冯友兰(1895年12月4日—1990年11月26日),字芝生,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祁仪镇人,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以下是关于冯友兰的详细介绍:

生平经历

- 求学生涯:1915年,冯友兰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开始接受系统的哲学训练。1918年从北大毕业后,于1919年考取公费留学,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学习,师从实用主义大师杜威教授,1924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 回国任教: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等职。在学术上,他完成了《中国哲学史》等著作,为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 新中国成立后:1948年12月至1949年5月任清华大学校务会议临时主席。新中国成立后,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等职,并积极接受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中国哲学史,著有《中国哲学史新编》等作品。

- 晚年岁月:1980年—1989年,完成七卷本的《中国哲学史新编》,1982年获准赴美夏威夷出席国际朱熹学术会议,1988年当选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1990年11月26日,这位中国一代大哲安然地离开了这个变幻的世界,享年95岁。

主要成就

- 学术成就:冯友兰著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贞元六书》等,成为20世纪中国学术的重要经典,对中国现当代学界乃至国外学界影响深远。其中,《中国哲学简史》一书以英文写成,旨在向西方阐释中国哲学特质,享誉全国。他的“贞元六书”创立了新理学思想体系,使他成为中国当时影响最大的哲学家。

- 教育贡献:他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哲学人才,为中国哲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文化交流:他积极推动中西文化交流,通过自己的著作和学术活动,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哲学和文化,同时也借鉴西方哲学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哲学。

人物评价

冯友兰被誉为“现代新儒家”,他的哲学思想体系对中国现代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而且在教育、文化交流等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著作和思想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激励着后人不断探索和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数据盘号:9002-0452
数据详情:可能包含自传、相册、视频、作品等;会随时更新,以客服售前答复为准。
客服专员:yes! 微信号:cd60066
 
全部评论
  •   王士祯(1634年9月17日—1711年6月26日),原名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世称王渔..

    诗人
  •   嵇康(224年~263年,一作223年~262年),字叔夜,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的思想..

    思想家
最新发表
  • 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
  • 约翰内斯·开普勒(Johannes Kepler)
  • 彼得·列昂尼多维奇·卡皮察(Pyotr Leonidovich Kapitsa)
人生存盘,数据银行
Copyright © 2025 CDOO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01843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