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1933年1月16日—2004年12月28日),原名苏珊·罗森布拉特,是一位犹太裔美国作家、艺术评论家。她以其广泛的写作领域、敏锐的洞察力和广博的知识在文学界著称,被誉为“美国公众的良心”1。
# 生平经历
- 1933年生于美国纽约,十二岁时因哮喘迁居亚利桑那州,期间她开始展现对写作的兴趣,自编自印报纸《仙人掌快报》,内容包括文学评论和政局解析等1。
- 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一学期后,转入芝加哥大学,该校的实验性课程与她的高智力相得益彰,19岁时已取得学位,并结婚生子。后前往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和巴黎等地求学,离婚后带着儿子回到纽约,开始在《评论》杂志工作2。
- 1963年,她的第一部小说《恩主》出版后,她放弃了博士论文和大学职业,专注于写作,在重要杂志上发表文章,参与各种学术和文化活动1。
# 主要作品及成就
- 小说作品:包括《恩主》《死亡匣子》《火山情人》和《在美国》等。其中,《在美国》获得了2000年美国国家图书奖。
- 评论作品:主要有《反对阐释》《激进意志的风格》《论摄影》等,这些作品涉及对时代以及文化的批评,包括摄影、艺术、文学等领域,具有深远影响。其中,《反对阐释》提倡关注艺术作品本身的形式和风格,反对过度阐释,在美国文论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论摄影》探讨了摄影的本质及其与社会、文化、权力之间的关系2。
# 社会活动与影响
- 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如反越战、为波兰等地的言论自由呼吁等。在波黑战争期间,她多次前往萨拉热窝排练戏剧《等待戈多》,波黑国家剧院前的广场后被命名为桑塔格广场1。
- “9·11”事件后,她在《纽约客》上批评美国政府,引发争议,但也展现了其作为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勇气1。
苏珊·桑塔格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深刻的思想见解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成为了20世纪美国文化界的重要人物。她的作品和思想将继续激励着后来的读者和学者,在文学、艺术和社会批评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