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谊(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是西汉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被称为贾生、贾子、贾长沙。
生平经历
- 少年得志:18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得到郡守吴公的赏识,收为弟子。
- 步入仕途:汉文帝前元元年(前179年),21岁的贾谊被征召为博士,一年后升任太中大夫。
- 遭受排挤:因提议改革,遭周勃、灌婴等老臣排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 再度起用: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任梁怀王太傅。
- 英年早逝: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年仅33岁。
主要成就
- 政治思想
- 主张加强中央集权,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
- 提倡阳儒阴法,为后世统治者提供政治思想模式。
- 明确提出“民本”概念,强调以民为本。
- 文学成就
- 散文以政论文为主,代表作有《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风格朴实峻拔,鲁迅称之为“西汉鸿文”。
- 辞赋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为著名,形式趋于散体化,是汉赋发展的先传。
后世影响
- 贾谊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其政治主张在景帝、武帝时期得以实施。
- 文学成就得到高度评价,与屈原并称为“屈贾”。
贾谊以其卓越的政治远见和深邃的文学造诣,在西汉初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