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27年—约97年),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绍兴)人,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批评家、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无神论者2。以下是关于王充的详细介绍:
# 生平经历
- 早年求学:王充出身细族孤门,自小聪慧好学,博览群书,擅长辩论。后来离乡到京师洛阳就读于太学,师从班彪,常游洛阳市肆读书,勤学强记,过目成诵,博览百家。
- 为官经历:曾做过郡功曹、州从事等小官,因政治主张与上司不合而受贬黜。
- 晚年著述:罢官还家后,专意著述。晚年汉章帝下诏派遣公车征召,不就。汉和帝永元年间,卒于家中。
# 主要思想
- 无神论思想:王充提出“无神论”,构建了相对系统的无神论思想体系,试图唤醒当时的百姓,打破人们对谶纬神学和鬼神迷信的盲目信任,引导人们回归现实,以促进社会生活的正常化。
- 道家思想:作为汉代道家思想的重要传承与发展者,其思想以道家自然无为为立论宗旨,以“天”为天道观的最高范畴,以“气”为核心范畴,构成了庞大的宇宙生成模式,与天人感应论形成对立之势。在主张生死自然、力倡薄葬,以及反叛神学化儒学等方面彰显了道家的特质,并以事实验证言论,弥补了道家空说无着的缺陷。其思想虽属于道家却与先秦的老庄思想有严格的区别,虽是汉代道家思想的主张者但却与汉初王朝所标榜的“黄老之学”以及西汉末叶民间流行的道教均不同。
# 主要著作
王充的代表作《论衡》,八十五篇,二十多万字,分析万物的异同,探讨了宇宙运作、传染病起源、农业虫害起源等科学问题,被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所看重,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思想著作。书中对当时流行的各种迷信和虚妄之说进行了批判,体现了王充求真务实的学术精神。
王充以其卓越的思想和杰出的著作,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