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宣帝高洋(526年-559年11月25日),字子进,鲜卑名侯尼于(一作侯尼干),出生于晋阳(今山西太原),是北齐的开国皇帝1。以下是关于高洋的详细介绍:
# 人物生平
- 早年经历:高洋是北齐神武帝高欢的嫡次子,文襄帝高澄的同母弟,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的同母兄,母亲为武明皇后娄昭君1。他幼时其貌不扬,沉默寡言,但聪慧过人,深受父亲欣赏2。东魏孝静帝天平二年(535年),凭借门荫入仕,拜散骑常骑、骠骑大将军等职,历任左仆射、尚书令等要职,受到其兄高澄的重用1。
- 掌权称帝:武定七年(549年),长兄高澄遇刺身亡后,高洋趁机执掌朝政,受封丞相、齐王。武定八年(550年),逼迫东魏孝静帝禅位,登基称帝,国号“大齐”,史称北齐1。
- 执政前期:在位初期,励精图治,厉行改革,劝农兴学,编制律令,重用杨愔等人才,并省州县,减少冗官,严禁贪污,注意肃清吏清;修筑北齐长城四千里,设置边镇二十五所,屡次击败柔然、突厥、契然,出击南梁,拓地于淮南。征伐四克,威振戎夏,投杯而西人震恐,负甲而北胡惊慌,颇有圣主气范,被突厥可汗称为“英雄天子”,成为一代英主1。
- 执政后期:以功业自矜,纵欲酗酒,残暴滥杀,大兴土木,赏罚无度。天保十年,最终饮酒过度而暴毙,时年三十四,庙号显祖,谥号文宣。后主天统初年(565年),庙号威宗,改谥景烈。武平初年(570年),改回原谥。
# 主要成就
- 政治方面:废除丞相制,分权三省,加强中央集权;重用汉族官僚杨愔等人,删削律令,并省州郡县,减少冗官,严禁贪污,注意肃清吏治,使北齐政治较为清明2。其所制定的《北齐律》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总结了汉魏以来的法律经验,对隋唐律典产生了深远影响1。
- 军事方面:高洋在军事上表现出色,他亲征库莫奚,俘虏了大量牲畜;在黄瓜堆之战中,他率领北齐军队大败柔然,几乎将其主力部队全歼。此外,他还多次击败突厥、契丹等周边民族,巩固了北齐的边疆安全。在面对南梁等敌对势力时,高洋也展现出了强大的军事才能,成功拓展了北齐的疆域1。
- 经济方面:推行“户分三等”税制,富户纳粮、贫户服役,裁撤冗官省俸禄,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促进了经济发展1。
# 轶事典故
- 快刀斩乱麻:相传高洋少年时,其父高欢为了测试儿子们的办事能力,给他们每人一团乱麻,让他们整理。其他兄弟都束手无策,唯独高洋拔出腰刀,将乱麻斩断,并说:“乱者须斩!”由此展现出他的果断和决绝1。
- 测字算运:高洋曾让人用“高”字测国运,相士认为“高”字可拆分为“一、十、六”,预示北齐将传至六世,享国一十六年。后来北齐果然历经六帝,历时十六年而亡1。
- 百日预言:高洋临终前曾预言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并准确预测了自己的死期,百日后果然去世1。
- 醉酒疯魔:高洋后期嗜酒如命,常常在醉酒后做出一些疯狂的举动,如赤身裸体在宫中奔跑、随意杀人等,令人闻之色变2。
- 鞭打岳母:高洋曾因岳母对他不敬,而用鞭子抽打岳母。岳母向他道歉后,他才作罢1。
- 觊觎姨姐:高洋看上了自己姨姐的美貌,不顾伦理道德,强行将其纳入后宫1。
# 人物评价
- 正面评价:高洋在位前期,励精图治,改革政治,发展经济,加强军事,使北齐成为当时北方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被誉为“英雄天子”1。
- 负面评价:高洋执政后期,以功业自矜,纵欲酗酒,残暴滥杀,大兴土木,赏罚无度,导致北齐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生凋敝,为北齐的衰亡埋下了祸根2。
综上所述,高洋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历史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既有开国皇帝的雄才大略,也有暴君的残暴无道。他的功过是非,至今仍让人们争论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