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前208年),字通古,楚国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人,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生平经历
- 早年求学:李斯早年师从荀子,学习帝王之术。学成后,他分析了各国形势,决定前往秦国谋求发展。
- 辅佐秦王:到达秦国后,李斯得到吕不韦的赏识,成为郎官,有机会向秦王嬴政进言。他提出抓住时机统一天下的建议,并献计离间六国君臣,受到秦王重用,被任命为长史。在韩国水工郑国事件引发的逐客风波中,李斯上书《谏逐客书》,成功说服秦王取消逐客令,官复原职,后升为廷尉。
- 秦统一后:李斯参与制定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政策。他建议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统一文字、车轨、度量衡;制定法律;禁私学,焚诗书等,加强了中央集权,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 沙丘之变:秦始皇巡游途中暴卒,李斯在赵高的胁迫下参与篡改遗诏,废公子扶苏,改立胡亥为秦二世。
- 悲惨结局:秦二世时期,李斯因劝谏停建阿房宫等事被赵高诬陷谋反,遭受酷刑,被迫认罪,最终在公元前208年被腰斩于咸阳,并被夷灭三族。
文学与书法成就
- 文学:李斯的《谏逐客书》是古代散文名篇,以其雄辩的论证和优美的文辞著称。
- 书法:他被誉为中国书法鼻祖,对小篆有突出贡献。其传世书迹有《泰山刻石》《峄山刻石》等,字体精美,对后世书法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李斯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凭借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远见,辅助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并在秦朝建立后推行了一系列重要政策。然而,他在晚年卷入政治斗争,最终结局悲惨,令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