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瑞克·霍布斯鲍姆(Eric Hobsbawm,1917年~2012年10月1日)是享誉国际的著名左翼近代史大师。以下是关于他的详细介绍:
# 生平经历
- 早年生活:1917年出生于埃及亚历山大城的犹太中产家庭,父亲是移居英国的俄国犹太后裔,母亲来自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中欧1。1919年举家迁往维也纳,1931年徙居柏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受创至深的德奥两国度过童年。
- 加入共产党与教育经历:1933年因希特勒掌权而转赴英国,完成中学教育,并进入剑桥大学学习历史。1936年加入共产党,无论历史如何变迁,他始终都认为自己是一个“不悔改的共产主义者”。
- 职业生涯:1947成为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讲师,1959年升任高级讲师,1978年成为该校经济及社会史荣誉教授。1982年退休后任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政治及社会史荣誉教授。
# 学术成就
- 著作丰富:出版著作30余部,其中最著名的是三部曲《革命的年代》、《资本的年代》、《帝国的年代》,以及《极端的年代》等1。
- 学术观点:作为历史学家,他著述甚丰,出版著作30余部,其中最著名的是三部曲《革命的年代》、《资本的年代》、《帝国的年代》1。
# 政治立场与社会影响
- 坚定的左派立场:霍布斯鲍姆14岁在柏林加入共产党,此后数十年一直坚称自己是一个“不悔改的马克思主义者”。1952年,在“麦卡锡主义”盛行时期,他不畏政治压力创办了左翼史学期刊《过去与现在》。
- 对未来的看法:霍布斯鲍姆认为,21世纪的那些最基本问题如果能解决,肯定不是自由市场和自由主义做的。解决问题的途径,他认为是肯定不是资本主义,要在公与私之间,在国家行动与控制、自由之间,找到新的契合点1。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鲜明的政治立场和广泛的社会影响,成为了20世纪最重要的历史学家之一。他的著作和思想将继续激励着后来的学者和读者,对历史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