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维·伯多禄·塞巴提乌斯·查士丁尼(Flavius Petrus Sabbatius Justinianus),即查士丁尼一世,约于483年5月11日出生在东罗马帝国色雷斯行省的斯科普里附近,565年11月14日在君士坦丁堡去世2。他是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的皇帝,统治时期为527年至565年,被尊称为查士丁尼大帝2。以下是其生平简介:
# 生平经历
- 早年生活:查士丁尼原名弗拉维尤斯·彼得·萨巴提尤斯,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是色雷斯人,母语为拉丁语2。他的舅父查士丁一世是行伍出身,凭借担任禁军统领这一要职,在518年登上皇位,查士丁尼被收为养子并改名为查士丁尼,在查士丁一世的培养下,他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对法学、兵法和神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并精通拉丁语和希腊语1。
- 继位为帝:查士丁尼在查士丁一世执政期间已是帝国的主要决策者,负责协助制定国家政策1。527年,查士丁尼被授予奥古斯都尊号,与叔父共同执政,同年8月查士丁一世去世,他成为唯一的君主1。
# 统治成就
- 军事扩张:查士丁尼一世的对外政策较为激进,他决心收复帝国西部被蛮族占领的领土,开启了伟大的再征服之路1。他重用贝利萨留等将领,先后征服了北非的汪达尔-阿兰王国、意大利的东哥达尔王国,占领了西班牙东南部等地,使地中海再度成为罗马的内海,极大地扩张了帝国的疆域2。然而,长期的对外战争也消耗了国家大量的军事和经济实力1。
- 法律编纂:查士丁尼下令编纂了《查士丁尼法典》等重要法典,总称《民法大全》,该法典对罗马法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修订,成为罗马法的重要典籍,对后世的法律体系,尤其是欧洲大陆法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
- 宗教政策:查士丁尼积极干预宗教事务,他镇压国内的异教信仰,于529年关闭了被视为异教信仰中心的雅典学院,在帝国境内对传统宗教给予了最后一击1。同时,他也对基督教内部事务进行干预,试图实现宗教上的统一,是“皇帝-教权主”的典型代表,认为皇帝应在宗教事务中具有最高权威1。
- 城市建设:532年,查士丁尼一世镇压了尼卡起义,随后重建了圣索菲亚大教堂,使其成为拜占庭建筑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帝国在建筑和艺术方面的辉煌成就1。
查士丁尼一世的统治时期是拜占庭帝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他在军事、法律、宗教等方面的举措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尽管其统治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争议,但他的成就使他成为了历史上备受瞩目的伟大君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