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法祖(1914年12月6日—2008年6月14日),浙江杭州人,是中国著名的医学家、外科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被誉为“中国外科之父”2。以下是他的主要生平事迹和贡献:
# 生平经历
- 1932年到1936年就读于同济大学医学院1。
- 1939年获得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2。
- 1946年回到中国,担任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中美医院外科主任等职1。
- 1978年任同济医科大学副校长兼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1。
- 1981年起担任武汉医学院院长1。
- 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
# 医学贡献
- 外科技术:创建了“贲门周血管离断术”,有效治疗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1。改进普通外科手术20余种,其刀法以精准见长,被医学界称为“裘氏刀法”2。
- 器官移植:率先开展国内器官移植研究,创建了中国最早的器官移植机构——同济医科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2。
- 血吸虫病治疗:是晚期血吸虫病外科治疗的开创者,创造性地将切除的脾内血液收集后重新输还给病人,解决了当地血液缺乏的难题1。
- 胆道研究:晚年致力于胆道流体力学与胆结石成因的研究,自体外牛胆汁中研制培育出“体外培育牛黄”1。
# 医学教育
- 主编和参编了101本医学著作,包括《黄家驷外科学》、《外科学基础》等多部外科学经典著作1。
- 创办了我国第一本医学科普刊物《大众医学》,并担任主编达10年之久,累计印数超过1.5亿册,阅读人次达数十亿1。
- 培养了大量医学人才,主张对青年医师“大胆放手、具体指导、严格要求”,强调医生要做到“三会”“三知”3。
# 荣誉奖项
- 1978年被评为全国科技先进工作者1。
- 2001年获中国医学基金会医德风范终身奖2。
- 2004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人民医学家”荣誉称号1。
- 1982年获联邦德国海德堡大学名誉博士学位2。
- 1985年获联邦德国政府授予的大十字功勋勋章1。
裘法祖院士以其卓越的医学成就、高尚的医德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中国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深受医学界和广大患者的尊敬与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