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兰塞姆·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1902年1月8日—1987年2月4日),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2。以下是关于他的主要介绍:
# 生平经历
- 早年生活:1902年1月8日,罗杰斯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的奥克帕克,在家中六个子女中排行第四。父亲是土木工程师,母亲是虔诚的基督教徒3。他在严格的宗教环境下成长,培养了孤立、独立和有纪律的性格1。
- 教育背景:17岁时,他考入威斯康星大学攻读农学,后因强烈的宗教倾向转修历史。1922年,他到中国北京参加世界基督徒大会,这趟旅行使他对宗教信仰产生怀疑,并开始考虑职业转变。他报读了芝加哥的一个心理学课程,并在1931年获得了博士学位1。
- 职业生涯:他曾在俄亥俄州立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任教及实习。后因与威斯康星大学心理学系发生冲突,他对学术不存幻想。直到去世前,他一直在La Jolla做研究,同时进行心理治疗、演讲和写作等工作1。
# 主要成就
- 创立以当事人为中心疗法:他首创非指导性治疗(案主中心治疗),强调人具备自我调整以恢复心理健康的能力。治疗者应给予来访者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创设温暖信任的氛围,让来访者实现自我理解与改变2。
- 提出自我理论:他认为个体是完整的有机体,在自我实现倾向的驱使下成长。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协调程度影响心理健康。当自我概念与经验一致时,个体适应良好;反之,则可能出现心理问题2。
- 推动教育改革:他主张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非知识的灌输者3。
# 荣誉与影响
- 1947年,他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
- 1956年,他获得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2。
- 1972年,他又获得美国心理学会卓越专业贡献奖2。
- 他的理论对心理学、教育和咨询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2。
卡尔·罗杰斯以其温暖的人文关怀和深刻的洞察力,为人类心理健康和个人成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故事激励着人们勇敢面对自己,追求自我实现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