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尔·卡尼曼(1934年3月5日-2024年3月27日)是以色列裔美国认知心理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1。以下是关于他的主要介绍:
# 生平经历
- 早年生活:出生于以色列特拉维夫,父母是从立陶宛移民到法国的犹太人。童年在巴黎度过,后因战乱经历诸多磨难,父亲在集中营去世2。
- 教育背景:1954年毕业于以色列希伯来大学,获心理学与数学学士学位;1961年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博士学位2。
- 工作经历:曾在希伯来大学、加拿大不列塔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1993年起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和公共事务教授3。
# 学术贡献
- 前景理论:与阿莫斯·特沃斯基合作提出,挑战了传统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假设,认为人们在决策时并非完全理性,会受到参考点、损失厌恶等因素影响3。
- 启发式与偏差理论:揭示了人们在不确定条件下进行判断时,会采用某些捷径,从而导致系统性偏差,如小数法则、代表性偏差等1。
- 双系统理论:在《思考,快与慢》中提出,将人类思维分为快速、直觉的系统1和缓慢、逻辑的系统2,解释了人类决策过程中的理性与非理性因素2。
# 荣誉与影响
- 200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第一个凭借心理学研究获此奖项的心理学家1。
- 其研究成果对经济学、市场营销、公共政策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行为经济学之父”3。
- 著作《思考,快与慢》成为畅销书,被广泛引用和讨论2。
# 人物特质
- 对人性的复杂与矛盾有着深刻的理解,其童年经历让他对人类的非理性行为充满好奇3。
- 性格温和谦逊,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和认知偏差,强调自我反思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1。
丹尼尔·卡尼曼以其开创性的研究,为人类理解自身决策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对多个学科领域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