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刘询(前91年-前48年1月10日),原名刘病已,字次卿,是西汉的第十位皇帝(前74年9月8日-前48年1月10日在位)。以下是关于汉宣帝的相关介绍:
# 身世背景
- 他是汉武帝刘彻的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史皇孙刘进之子。
- 幼年时因巫蛊之祸受牵连,曾在民间生活,这段经历让他对百姓疾苦有深刻了解1。
# 登基之路
- 元平元年(前74年),昌邑王刘贺被废,大将军霍光拥立他为帝,并改名刘询。
# 政治举措
- 初期委政霍光:即位后,由于霍光权势较大,初期政事多由霍光决策1。
- 亲政后清除霍氏势力:地节二年(前68年)霍光去世,刘询正式亲政,提拔亲信势力,诛杀大司马霍禹,废除霍皇后,彻底清除霍氏势力3。
- 整顿吏治:强化皇权,建立了一套对官吏的考核与奖惩制度,多次下诏对二千石(郡守级官吏)实行五日一听事制度,并不定期派使者巡行郡国,对二千石官员的工作进行考察。根据考核结果,有功则赏,有罪则罚,造就了一大批良吏,促进了政治的清明和社会的和谐1。
- 重视法治:任用熟悉法令的文法吏,以刑名考核臣下;设置治书侍御史、廷平四人等,审量刑罚轻重;废除苛法,使法律更加公正合理,维护了社会的稳定1。
- 召开石渠阁会议:亲自裁决学术问题,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发展,为后世的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 经济措施
- 恢复生产:招抚流亡,假民公田,设置常平仓,减免租赋,安定民生,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1。
# 边疆治理
- 消除匈奴威胁:面对匈奴内乱,允许呼韩邪单于归顺汉朝,通过和亲、册封、赏赐等措施,缓和了汉匈关系,消除了匈奴对汉朝的威胁,为汉朝北部边疆的安定创造了有利条件1。
- 设置西域都护:加强对西域的管理,推动了中原与西域之间的交流,使丝绸之路更加畅通,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1。
- 平定西羌叛乱:神爵元年(前61年),赵充国率6万大军平定西羌叛乱,并提出“屯田十二便”,让士兵在湟水流域开垦荒地,修建灌溉系统,提高了当地的粮食产量,巩固了汉朝对西羌地区的统治1。
# 历史评价
- 汉宣帝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四夷宾服,西汉综合国力达到极盛,史称“孝宣之治”或“孝宣中兴”。
- 但另一方面,刘询统治期间也出现了乞灵鬼神,重用宦官、外戚,奢侈享乐,诛杀功臣贤臣,拒谏饰非,开外戚、宦官专权之先河,加速了西汉由盛转衰的进程,故而后世评价道:“论其功则为中兴之君,论其罪则为基祸之主。”
# 个人生活
- 其皇后许平君在民间时所娶,后被霍光夫人霍显买通女医官毒死,立霍成君为皇后。霍家谋反被诛后,霍成君被废黜2。
- 汉宣帝重视感情,对曾帮助过自己的人如丙吉等予以厚待1。
# 陵墓
- 黄龙元年十二月(前48年1月),刘询病逝于未央宫,安葬于杜陵,庙号中宗。杜陵位于西安,地势较高,可远眺终南山云雾,俯视长安城炊烟,陵墓建筑规模宏大,体现了其帝王身份1。
汉宣帝刘询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深远的战略眼光,在西汉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统治时期,不仅实现了国家的内外稳定,更为后世的文化繁荣与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