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斯·普朗克(Max Karl Ernst Ludwig Planck,1858年4月23日—1947年10月4日),德国著名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2。以下是关于他的主要信息:
# 生平经历
- 早年生活:出生于德国荷尔施泰因,成长于一个学术世家,其曾祖父和祖父均为神学教授,父亲是法学教授1。
- 教育背景:1874年进入慕尼黑大学学习数学和物理,后转至柏林大学,师从亥姆霍兹和基尔霍夫等著名物理学家2。
- 学术生涯:1880年获得博士学位,先后在基尔大学、慕尼黑大学任教,1892年成为柏林大学教授,1894年当选普鲁士科学院院士,1930—1937年担任威廉皇家学会会长1。
# 主要成就
- 量子假说:1900年,普朗克为解决黑体辐射问题,提出了能量量子化假说,认为能量以离散的量子形式存在,这一理论标志着量子论的诞生,他也因此被誉为“量子力学之父”2。
- 普朗克常数:他引入了普朗克常数(h),用于描述量子大小,成为量子理论的核心参数,对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2。
- 其他贡献:在热力学、统计力学等领域也有重要贡献,其研究成果为半导体、激光等现代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
# 荣誉与纪念
- 191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2。
- 小行星1069号以他的名字命名为“普朗克星”1。
-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以其名字命名,该学会在多个科研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1。
马克斯·普朗克的量子理论不仅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也为现代科技奠定了基础,他的工作至今仍对科学界产生着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