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伯渠(1886年3月20日-1960年5月29日),原名林祖涵,字邃园,号伯渠,湖南安福(今临澧县)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卓越的领导人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延安五老”之一2。
# 生平经历
- 早年求学与革命启蒙:1902年入湖南西路师范学堂,1904年春赴日本东京弘文学校留学,期间深受革命思潮影响,于1905年8月加入中国同盟会1。
- 加入中国共产党:1921年1月,经李大钊、陈独秀介绍,加入上海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一批党员之一3。
- 参加南昌起义与长征: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参加南昌起义。1934年10月参加长征,期间任红军总供给部长,负责筹粮筹款,以“三条腿”的供给部长著称,将马让给伤病员,自己拄拐棍步行,并手提马灯为战友照亮前行之路1。
- 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1937年9月至1949年,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对边区的巩固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带领边区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将边区建设成为模范抗日根据地2。
- 新中国成立后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1954年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继续贡献力量3。
# 人物评价
- 林伯渠是中国共产党德高望重的领导人之一,严以律己、廉洁奉公的楷模,其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得到了全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敬仰和爱戴2。
- 他的一生是彻底革命的一生,是一个职业革命家战斗的一生,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等各个历史阶段,始终站在革命斗争的最前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
林伯渠同志的革命事迹和崇高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