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1769年9月14日—1859年5月6日)是德国著名的自然科学家、自然地理学家,近代气候学、植物地理学、地球物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以下是关于他的主要介绍:
# 生平经历
- 早年生活:洪堡出生于柏林的一个波美拉尼亚家庭,父亲是宫廷侍卫官,世袭男爵,9岁时父亲去世,与哥哥威廉由母亲抚养长大。他自幼志趣广博,尤爱旅行,在哥廷根大学求学期间就游历了英国、巴黎等地。1796年母亲去世后,他获得一笔可观的遗产,从此没有了经济上的后顾之忧,并于1797年辞去了在矿业部门的职位,开始准备到南美洲科考的行程。
- 美洲考察:1799年夏,洪堡与法国植物学家邦普朗到达美洲,进行了为期五年的考察,足迹遍布委内瑞拉、哥伦比亚、智利、秘鲁、巴西、古巴、墨西哥和美国等地,广泛观察自然现象和居民生活,采集了大量植物和地质标本,测定经度、地形高度、地磁和其他地球物理现象,作了大量的考察记录、图表和日记,这些资料成为后来几十年撰写科学论著的主要资料来源和依据。在考察中,他攀登厄瓜多尔的钦博拉索山至海拔5700余米,创造了新的登山最高纪录,并使他在整个欧洲一举成名。
- 撰写巨著:1804年回到欧洲后,洪堡与邦普朗在巴黎写成30卷的《新大陆热带地区旅行记》,晚年写成《宇宙》(5卷)一书。
- 远程科考:1829年,洪堡受帝俄政府邀请,去西伯利亚旅行,从5月至11月共25个星期,行程达15480公里,此行的收获包括一颗钻石——这是在热带以外发现的首颗钻石。
- 晚年生活:从1834年起,洪堡开始将自己的“宇宙”讲座整理成文,讲稿的头几卷一经出版即洛阳纸贵。虽然政治动乱妨碍他的工作,但他仍著述不辍,直到1859年5月6日离世。
# 主要成就
- 地理学方面:首创世界等温线图,指出气候不仅受纬度影响,而且与海拔高度、离海远近、风向等因素有关;研究了气候带分布、温度垂直递减率、大陆东西岸的温度差异、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候、地形对气候的形成作用;发现植物分布的水平分异和垂直分异性,得出植物形态随高度而变化的结论;确立了植物区系的概念,创建了植物地理学;首次绘制地形剖面图,进行地质、地理研究;根据海水物理性质的研究,用图解法说明洋流;发现秘鲁寒流(又名“洪堡寒流”)。
- 其他方面:根据对磁偏角的记录和报告,得出地磁强度从极地向赤道递减的规律;其科学研究方法是经验的和归纳的,注重野外观察和现象的描述,对近代科学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 人物影响
- 洪堡的科学考察和著作对近代科学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他被广泛推崇为现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之一,查尔斯·达尔文称他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旅行家”。他的思想影响了达尔文(进化论)、玻利瓦尔(南美洲的革命)、环保主义的发展等。世界上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地名有澳洲(今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山,美国的湖泊与河流,南美洲西岸的洋流,以至于月亮面上的山等1。洪堡基金会于1972年设立洪堡研究奖,以纪念他的卓越贡献。
洪堡以其卓越的科学成就、广泛的学科涉猎和深远的影响力,成为了19世纪科学界的一颗璀璨明星,他的名字和事迹至今仍被世人铭记和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