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是德国著名的思想家、作家、科学家,魏玛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作为诗歌、戏剧和散文作品的创作者,他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学领域的一个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
生平经历
- 1749年,歌德出生于法兰克福一个富裕家庭,父亲是帝国议会的成员,希望他学习法律,但歌德的兴趣在文艺、绘画、雕塑等方面。在母亲的鼓励下,歌德幼时常听各种有趣的神话,培养了丰富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 歌德先后在莱比锡大学和斯特拉斯大学学习法律,期间结识了文学家赫尔德,并参与到德国“狂飙突进运动”中。
- 1776年开始为魏玛公国服务,期间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并涉足科学研究。
主要作品
- 《少年维特之烦恼》:1774年发表,这部小说以书信体形式描写了主人公维特因爱情挫折和社会压抑而走向自杀的悲剧,反映了当时青年人的烦恼和追求个性解放的愿望,使歌德一举成名。
- 《浮士德》:耗费六十年完成,是一部长达12111行的诗剧,描写主人公浮士德一生追求知识、爱情、权力等的过程,揭示了善与恶、灵与肉的矛盾冲突,是欧洲文学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体现了歌德深刻的人生智慧和哲学思考。
- 《葛兹·冯·伯里欣根》:1773年创作的一部戏剧,标志着歌德在文学创作上的重要突破,该剧以历史人物为原型,展现了强烈的反封建精神。
科学研究
歌德对科学也保持终身不渝的浓厚兴趣,他对骨学、植物学、光学和色彩学都做过深入研究,撰写了大量科学研究论文。
- 植物学:他提出了植物形态学的理论,认为所有植物的基本结构都是相同的,只是在不同环境下表现出不同的形态。
- 色彩学:他反对牛顿的以光谱为基础的色彩理论,主张色彩是由光线和黑暗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并撰写了《色彩学》一书。
美学思想
歌德的美学思想主要反映在其自传《诗与真》、《箴言与回忆》和他晚年与秘书爱克尔曼的谈话录中。他反对当时流行的自然机械观,主张自然是有机的整体,强调感性经验和理性认识的结合。
影响与评价
歌德的作品和思想对德国文学和欧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与塞万提斯、但丁、莎士比亚并称为欧洲四大文豪。他的《浮士德》被视为欧洲近代精神的总结,他对自然科学的探索也为后来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歌德的美学思想和教育理念也影响了后世许多学者和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