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汉(1898年3月12日—1968年12月10日),字寿昌,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是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之一,同时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艺工作者,包括剧作家、电影剧本作家、小说家、诗人、歌词作家、文艺批评家和社会活动家等。以下是关于田汉的详细介绍:
生平经历
- 早年生活:田汉自幼家境清寒,父亲早逝,靠母亲操持长大。1912年,他进入长沙县立师范学校学习,期间受到徐特立的影响,开始接触新思想。
- 留学日本:1916年,田汉赴日留学,期间广泛吸收西方戏剧理论,立志成为中国的易卜生。
- 回国后的文艺活动:1922年回国后,田汉与郭沫若等人共同组织创造社,创办南国艺术学院、南国社,主编《南国月刊》,推动了中国革命戏剧的发展。
- 政治活动:1930年前后,田汉参加民权保障大同盟、左翼作家联盟,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左翼剧联”党团书记、中国共产党上海中央局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
- 抗战时期:抗日战争爆发后,田汉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鼓舞抗战的作品,如《义勇军进行曲》等。
- 新中国成立后:田汉担任文化部戏曲改进局局长、艺术事业管理局局长等职,继续为中国的文艺事业贡献力量。
- 文革期间:在“文革”期间,田汉遭到批判,1968年12月10日被“四人帮”迫害冤死,享年70岁。1979年,其冤案得到平反。
主要成就
- 戏剧创作:田汉一生创作了话剧、歌剧60余部,电影剧本20余部,戏曲剧本24部,歌词和新旧体诗歌近2000首。其代表作有话剧《关汉卿》《文成公主》,戏曲《白蛇传》《新雁门关》《江汉渔歌》等。
- 国歌创作:田汉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经聂耳谱曲传唱全国,成为中华民族抗日救亡的号角,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被确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艺术理念
田汉主张艺术应为人民服务,强调艺术的民族性和时代性,认为艺术创作应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人民的心声。
社会影响
田汉不仅是中国现代戏剧的开拓者,也是戏曲改革运动的先驱者,以及中国早期革命音乐、电影的组织者和领导人。他的作品和思想对中国现代文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田汉的一生,是对中国现代文艺事业的不懈追求和贡献,他的作品和精神至今仍激励着中国文艺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