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盦(一作定庵),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人物生平
- 出身名门:龚自珍出身于世代官宦家庭,祖父龚禔身曾任内阁中书军机处行走,父亲龚丽正官至江苏按察使,外祖父段玉裁是著名的文字学家。
- 年少有成:自幼受母亲教育,好读诗文,12岁从外祖父段玉裁学习《说文解字》,13岁作《知觉辨》,15岁诗集编年,嘉庆十五年(1810年),应顺天乡试,中副榜第28名。
- 仕途坎坷: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应浙江乡试,中举,次年应会试落第,后历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道光十九年(1839年),因叔父龚守正升任礼部尚书,根据朝廷回避制度,辞官南归。
- 晚年生活: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
主要成就
- 文学创作:龚自珍的文学创作开创了近代文学的新篇章,其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盦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 政治思想:他倡导经世致用之学,主张实施变革,关注国家边疆稳定与繁荣,倡议加强海禁,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
轶事典故
- 箫剑诗人:龚自珍的作品常用箫、剑两大意象,素有“箫剑诗人”的雅号。
- 藏书大家:他是一名知名的藏书家、目录学家,藏书极精,抄本和宋、元本达20余种,曾为诸多知名藏书家撰写藏书记、藏书诗、藏书序跋。
- 丁香花案:1841年,50岁的龚自珍酒后暴卒于江苏丹阳的云阳书院,传说他当时随身携带有一小束枯萎的丁香和顾太清的自画像,据曾朴记载,龚可能是被北京的仇家追杀,中毒而死。
与北京的情缘
- 嘉庆二年(1797年),龚自珍随家人进京,在北京有多处故居,目前仅剩一处,在北京西城区上斜街五十号。
- 长年在京生活,让龚自珍把北京当作第二故乡,他喜欢北海,钟爱圆明园,经常往返于圆明园公干,热衷游览北京西郊园林胜景。
- 道光十九年(1839年),龚自珍叔父龚守正升任礼部尚书,根据朝廷回避制度,他才不得已离开北京,离京后,他总是怀念北京的胡同小巷与风光景致。
与苏州的渊源
- 龚自珍与苏州的情缘,始于其外祖父段玉裁,段氏晚年定居姑苏,在龚自珍幼年之时专门把他带到吴中亲自教导。
- 十二岁时,外祖父用许慎的《说文解字》当教材,为他讲解造字的基本原理,他继承了乾嘉考据学派的传统。
总之,龚自珍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深邃的思想和积极的社会参与,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他的作品和思想至今仍激励着人们追求真理、关注社会、勇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