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祖谦(1137年4月9日-1181年9月9日),字伯恭,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世称“东莱先生”,与朱熹、张栻并称“东南三贤”。
人物生平
- 家世背景:出身官宦世家,为许国公吕夷简六世孙、仓部员外郎吕大器之子。
- 入仕经历: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及第,历任太学博士、礼部郎官、秘书郎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等职。
- 学术活动:淳熙八年(1181年)逝世,享年四十五岁。宋宁宗时追谥“成”,嘉熙二年(1238年)改谥“忠亮”,景定二年(1261年)配享孔庙。
主要成就
- 创立学派:开创“婺学”(金华学派),主张明理躬行、学以致用,反对空谈心性,开浙东学派之先声。
- 学术交流:主持“鹅湖之会”,调和朱熹“理学”与陆九渊“心学”之间的理论分歧,推动学术交流。
- 教育贡献:创办丽泽书院,培养众多学子,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
- 著述丰富:著有《东莱集》《历代制度详说》《东莱博议》等,并与朱熹合著《近思录》。
学术思想
- 经世致用:强调学问应服务于现实,关注社会实际问题。
- 兼容并蓄:主张融合各家学说,不拘泥于一家之言。
- 明理躬行:倡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道德修养。
吕祖谦的学术思想和教育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著作至今仍是研究南宋理学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