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楚材(1190年-1244年),字晋卿,号湛然居士、玉泉老人,蒙古名吾图撒合里,契丹族,是蒙古帝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宰相,金国尚书右丞耶律履之子。以下是关于耶律楚材的详细介绍:
生平经历
- 早年生活:耶律楚材出生于金中都(今北京),出身契丹贵族家庭,幼年父亲去世,由母亲杨氏教导长大。他聪颖好学,博览群书,精通天文、地理、历法、术数以及佛家、道家、医学、卜筮等方面知识,能文善诗,是金国大名鼎鼎的学者。
- 金朝为官:金泰和六年(1206年),耶律楚材被征召授予掾职,后任开州同知。金贞祐二年(1214年),任左右司员外郎。
- 辅佐蒙古:蒙古成吉思汗十年(1215年),应成吉思汗之招至漠北,随成吉思汗西征。窝阔台汗三年(1231年),任中书令。在辅佐成吉思汗期间,他提出了许多治理国家的策略,如定制度、议礼乐、立宗庙、建宫室、创学校、设科举等。
主要贡献
- 保护百姓:他反对蒙古贵族将中原肥沃土地变为牧场的提议,保护了农民的利益。在汴京即将被攻陷时,他劝说元太宗不要屠城,保全了147万人的性命。
- 推动文治:他主张“以儒治国”,设立学校,恢复科举,选拔人才,保护文化遗产,推动蒙古统治者接受儒家文化。
- 改革制度:他提出军政、财政分治,地方长官专管民事,不得随意征税,制定法律,严禁滥杀百姓,遏制了地方势力的膨胀。
- 发展经济:他设立课税使,制定合理的税收制度,使国家财政充裕,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文学成就
耶律楚材深研老庄之学,形成了独特的文学思想倾向。其文学成就在大蒙古国的文人中有重大影响。存世作品完整者有《湛然居士文集》《西游录》等,另有散见于《永乐大典》残本、方志、石刻、书法作品等文献中的佚诗14首、词1首、佚文2篇,仅存诗题者7首。
历史评价
耶律楚材以其卓越的政治智慧、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国家、民族的深切关怀,在蒙古帝国时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历史佳话,更是后人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