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南宋著名词人、将领,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
生平经历
- 早年:出生时北方已沦陷于金人之手,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但心怀南宋,常带他登高望远,培养其恢复中原的志向。1161年,21岁的辛弃疾聚集两千人参加耿京领导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
- 归宋:起义期间,辛弃疾擒杀叛徒张安国,回归南宋,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条陈战守之策,但未被朝廷采纳。
- 仕途:先后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任职,平定荆南茶商赖文政起事,创制“飞虎军”以稳定湖湘地区。因抗金主张与主和派政见不合,屡遭劾奏,数次起落,最终退隐山居。
- 晚年:开禧北伐前后,宰臣韩侂胄起用辛弃疾知绍兴、镇江二府,并征他入朝任枢密都承旨等官,均被推辞。1207年,辛弃疾抱憾病逝,享年六十八岁,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文学成就
- 词作风格:其词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执政者的屈辱求和多有谴责,也有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 代表作品:有《青玉案·元夕》《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怀古》等。
- 文学影响: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其词作对后世影响深远,形成了南宋中叶以后声势浩大的爱国词派。
祖籍地
- 辛弃疾祖籍地为甘肃省临夏州康乐县,其祖先辛维叶从甘肃狄道迁至济南,成为济南辛氏始祖,历经五代传承至辛弃疾。
辛弃疾以其爱国情怀和卓越的文学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词作至今仍广为传颂,激励着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