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与义(1090年—1139年1月1日),字去非,号简斋,汉族,洛(今河南洛阳)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被列为江西诗派的“三宗”之一,与杜甫的诗风最为接近。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风格独特,豪放处近似苏轼,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人物生平
- 早年: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陈与义出生于洛阳。自幼聪颖好学,十五岁时游历杭州,十六岁时向崔鶠学习诗歌。崇宁五年(1106年),他进入太学深造,结识了刘路、刘长言、吕钦问等人,均为元祐党人的后裔。
- 仕途: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24岁的陈与义中上舍甲科进士,当上文林郎,授职开舍府教授。三年后辞职回家,又两年后,被重新任命为雍录。宣和二年(1120年),陈与义母亲逝世,他回汝州服丧,期间结识了汝州知州葛胜仲。两年后,由葛胜仲举荐,任太学博士,后升任符宝郎,不久被贬为陈留(今河南开封)酒监。
- 南渡: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入汴京,北宋灭亡。陈与义自陈留南迁避难,历经湖北、湖南、广东、福建等地。
- 晚年: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夏,陈与义抵达南宋首都绍兴,改任中书舍人,兼掌内制,拜吏部侍郎。此后历任翰林学士、知制诰、参知政事等职。绍兴九年(1139年),陈与义病逝,享年五十岁。
文学成就
- 诗歌:陈与义的诗歌前期清新明快,后期雄浑沉郁,深受杜甫影响。他的诗作注重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对古代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表达了对儒学思想和传统文化价值的追求。代表作有《清明》、《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等。
- 词作:陈与义虽存词不多,但风格独特,豪放处近似苏轼,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代表作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等。
陈与义以其独特的诗风和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个人情感的细腻变化,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