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湖州武康(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1。以下是关于孟郊的详细介绍:
# 生平经历
- 早年生活:孟郊少年时隐居嵩山,家境清贫,生性孤僻,少与人往来1。自唐德宗建中元年至贞元六年,即孟郊三十岁至四十岁期间,他四处漂泊,曾在河南目睹藩镇之变,在信州上饶为陆羽新开的山井题诗,后又在苏州与诗人韦应诗酬1。
- 中年及第:贞元七年(791年),孟郊四十一岁,在故乡湖州参加乡贡进士考试,随后前往京城应试。贞元十二年(796年),四十六岁的孟郊终于考中进士,欣喜之余写下了著名的《登科后》诗。
- 仕途生涯:贞元十七年(801年),孟郊至洛阳参加铨选,出任溧阳县尉。然而,他因无法施展抱负,常寄情山水,吟诗作赋,以致荒废公务,被罚半俸,后辞官。后因河南尹郑余庆推荐,任职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晚年生活多在洛阳度过。元和九年(814年),郑余庆再度招他往兴元府任参谋,试大理评事,孟郊携妻前往,行至阌乡县(今河南灵宝)时,暴病而亡,葬于洛阳东。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 诗歌创作
- 诗歌风格:孟郊的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以寒苦之音著称,有“诗囚”之称。其诗用字造句力求避免平庸浅率,追求瘦硬,长于五言古诗,与贾岛齐名,并称“郊寒岛瘦”1。
- 代表作品:现存孟郊诗作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登科后》等2。《游子吟》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歌颂了母爱的伟大,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2。《登科后》则生动地描绘了他中进士后的喜悦之情。
# 诗歌影响
- 孟郊继承并发扬了汉魏至李白的风雅传统,大量创作古诗和古乐,其诗作在元和诗坛具有重要地位,对韩愈、白居易等元和诗人的诗歌理念产生了积极影响1。
- 唐人认为孟诗是“元和体”的一种,唐末张为将其列为“清奇僻苦主”,宋诗人梅尧臣、谢翱,清诗人胡天游、江湜、许承尧等,在写作上都受到他的影响。然而,对孟诗的评价也存在不同声音,如苏轼称其“郊寒岛瘦”,元好问甚至嘲笑他为“诗囚”1。
# 轶事典故
- 巧挫钦差:据说有一年冬天,钦差大臣到孟郊家乡视察,县太爷设宴款待。孟郊衣着破旧进入宴会,县太爷不悦,钦差大臣便以对联考验孟郊,孟郊机智应对,巧妙挫败了钦差大臣的刁难1。
# 纪念场所
- 孟郊故里位于浙江德清县城武康,有东野古井、孟郊祠等遗迹。德清博物馆内藏有“东野古井”碑和古井井圈,河滨公园内有孟郊塑像,春晖公园内有“慈母春令”长幅浮雕,镌刻着冰心书写的《游子吟》1。
孟郊以其独特的诗风和感人的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也展现了唐代社会的风貌和士人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