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贝特·施韦泽(Albert Schweitzer)
2025-03-06 13:27:50 浏览:165次 【



阿尔贝特·施韦泽(Albert Schweitzer,1875年1月14日~1965年9月4日),德国哲学家、神学家、医生、管风琴演奏家、社会活动家、人道主义者,1952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以下是关于他的主要介绍:

# 生平简介

- 1875年生于德、法边界阿尔萨斯省的小城凯泽尔贝格(当时属于德意志帝国),9岁时成为演奏风琴的能手。

- 1898年在巴黎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获得哲学和神学博士学位,1899年任圣尼古拉斯教堂传教士之职,1901年任斯特拉斯堡大学神学院院长。

- 1904年,在哲学、神学和音乐方面已经拥有巨大声望的他听到刚果缺少医生的呼吁,决定到非洲行医。历经九年的学习,他在38岁时获得了行医证和医学博士学位。

- 1913年,施韦泽夫妇来到法属非洲,在加蓬创办兰巴雷内麻风病院,经过近三十年的艰苦奋斗为当地人民治病。

- 1952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被称为“非洲之子”,1957年,他的传奇经历曾被拍成电影。

# 主要成就

- 音乐领域:他是巴赫作品的权威解释者,著有《音乐家诗人约翰·塞巴斯提安·巴赫》,对巴赫作品中装饰音的处理原则加以阐述,对后来演奏巴赫作品的贡献很大。还与维多尔合编了5本《J.S.巴赫管风琴作品全集》,后又与E.涅-贝尔热续编了3本。

- 哲学领域:提出了“敬畏生命”的伦理学思想,认为世界不仅是过程,而且是生命,不仅是生命,而且是精神,生命和精神是密切相联的。著有《康德的宗教哲学》、《耶稣的弥赛亚和受难的秘迹》、《在原始森林的边绿》、《文明的衰败与复兴》、《文明与伦理》、《文化哲学》等。

- 医学领域:在非洲加蓬的丛林中建立了诊所,为当地居民提供医疗服务,六十年如一日,历尽艰辛,直到与世长辞。

# 人物评价

挚友爱因斯坦曾说:“施韦泽是西方世界唯一一个在超国家的道德影响方面可与甘地相媲美的人。”。他不仅在学术和艺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更在医学和人道主义事业上展现了无私的奉献精神,成为20世纪人道精神的象征。


数据包号:2002-0134
数据详情:可能包含自传、相册、视频、作品等;会随时更新,以客服售前答复为准。
客服专员:yes! 微信号:cd60066
温馨提示:电子版与U盘版一旦发货,概不退款,数据损坏可补发。
 
全部评论
  •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人,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

    思想家
  •   胡兰成(1906年2月28日—1981年7月25日),原名胡积蕊,小名蕊生,浙江嵊县人,中国现代作家,张爱玲的第一..

    作家
  •   孙犁(1913年5月11日—2002年7月11日),原名孙振海,后更名孙树勋,笔名有孙犁、力编、纵耕、余而立、土豹..

    散文家
  •   普里莫·莱维(Primo Levi,1919年7月31日—1987年4月11日)是意大利著名的作家、化学家,也是奥斯维辛集中..

    作家
  •   胡风(1902年11月1日-1985年6月8日),原名张光人,笔名谷非、高荒、张果等,湖北蕲春人,是中国现代著名的..

    文艺理论家
人生存盘,数据银行
Copyright © 2025 CDOO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01843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