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凿齿(317年~384年,另说325年~393年、328~413年),字彦威,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市)人,东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1。以下是关于习凿齿的详细介绍:
# 生平经历
- 早年仕途:习凿齿曾担任权臣桓温的从事、西曹主簿等职,因反对桓温的篡逆图谋,被降职为户曹参军,后转任荥阳太守1。
- 晚年经历:襄阳被前秦苻坚攻陷后,习凿齿与道安一起被带至长安,不久以疾返回襄阳。襄阳被东晋收复后,朝廷想征召他主修国史,但他未就职而卒1。
# 主要成就
- 史学贡献:著有《汉晋春秋》五十四卷,该书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正统说”,认为蜀汉为正统、曹汉为篡逆,而晋承汉祚,对后世影响深远,对《三国演义》主旨、情节等的形成影响深刻2。
- 文学创作:有《襄阳耆旧记》五卷,保存了襄阳及湖北地区的大量史料;《逸人高士传》八卷,惜已散佚;另有《习凿齿集》五卷1。
- 文化交流:力邀著名高僧释道安到襄阳弘法,与其结下深厚友谊,对中国佛学史产生一定影响。
# 轶事典故
- 与孙绰斗智:学者孙绰拜访桓温,桓温派习凿齿接待。孙绰以“蠢尔蛮荆,大邦为仇”调侃习凿齿出身“蛮荆”之地,习凿齿机智回应“薄伐玁狁,至于大原”,嘲笑孙绰出身山西的“小民族”。两人边走边聊时,孙绰说“沙之汰之,瓦石在后”,习凿齿立即回“簸之扬之,糠秕在前”,展现其敏捷才思1。
- 与释道安名对:习凿齿去拜访释道安,说“四海习凿齿”,释道安答“弥天释道安”,成为一时名对1。
习凿齿以其卓越的史学贡献和独特的文学视角,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作品和思想至今仍为学术界所重视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