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2。
# 人物生平
- 早年经历:出身贫寒,自幼耕读,曾嵩山学道2。约25岁时,投笔从戎,赴西北边塞,但未获军功2。30岁左右考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3。
- 官场生涯: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登博学宏词科,授汜水县尉。后获罪被贬岭南,北返后任江宁丞,再因“不护细行”被贬为龙标尉2。安史之乱起,王昌龄由贬所赴江宁,途经亳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3。
# 文学成就
- 边塞诗:创作大量边塞诗,被誉为边塞诗的创始和先驱。其边塞诗慷慨豪迈,气势雄浑,如《出塞二首·其一》《从军行七首·其四》等,展现了盛唐边塞的壮丽景象和将士的豪情壮志2。
- 其他题材:除边塞诗外,还擅长写宫怨诗和送别诗。宫怨诗如《长信秋词五首》,细腻刻画了宫女的内心世界;送别诗如《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一》,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1。
# 诗歌风格
- 王昌龄的诗以七绝最为著名,语言精炼,意味深远,被誉为“诗家夫子王江宁”2。其诗歌风格多样,既有雄浑开阔的边塞诗,也有细腻委婉的宫怨诗和送别诗,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创作才华和情感世界。
王昌龄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深刻的主题思想,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