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1918年3月18日—2012年9月29日),出生于中国浙江温州乐清市,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和国学大师。
# 生平经历
- 早年求学:先后就读于浙江国术馆国术训练员专修班、中央军校政治研究班、金陵大学研究院。
- 抗战时期:投笔从戎,筹边屯垦,曾任大小凉山垦殖公司总经理兼自卫团总指挥。返蜀后,执教于中央军校军官教育队。后讲学于云南大学、四川大学等校。
- 1949年后:迁至台湾,历任台湾政治大学、台湾辅仁大学及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期间创办东西精华协会、老古出版社、人文世界杂志、知见杂志等。
- 晚年:旅居美国、香港等地,关心家乡建设,晚年定居苏州太湖大学堂。2012年9月29日在苏州逝世,享年95岁。
# 学术贡献
- 弘扬传统文化: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主张东西精华文化融合,造福人类未来。精研儒、释、道,将中国文化各种思想融会贯通。
- 著述丰富:著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老子他说》等三十多种著作,被译成八种语言,影响中外。
# 人生智慧
- 识人之道:他认为一个人有没有本事,一眼就能看穿。脾气倔强、越硬的人,命运往往悲惨;越是较劲的人,命越不好1。
- 居安思危:警示将资金转移外国、将子女送到外国读书的人要居安思危,他以历史和现实为例,提醒人们不要盲目崇洋媚外,应重视民族文化的归属感2。
- 文化传承:强调文化认同的重要性,在国外讲学时坚持穿长袍马褂,拒绝西装,以实际行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1。
# 社会影响
- 文化交流:推动两岸文化交流,为两岸关系发展作出贡献。在温州理工学院与南怀瑾书院开启战略合作,共同打造“国学进高校”与高校“校外实训基地”创新样板1。
- 争议:晚年曾被台湾名嘴李敖痛斥“江湖骗子”,但他选择以沉默应对,将更多精力投入文学研究和学生教育中1。
南怀瑾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更以其独特的人生智慧和爱国情怀影响了无数人。他的思想和精神将继续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