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瑞克·霍布斯鲍姆(Eric Hobsbawm,1917年~2012年10月1日)是享誉国际的英国左翼近代史大师1。以下是关于他的详细介绍:
# 生平经历
- 早年生活:1917年出生于埃及亚历山大城的犹太中产家庭,父亲是移居英国的俄国犹太后裔,母亲来自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中欧2。1919年举家迁往维也纳,1931年徙居柏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受创至深的德奥两国度过童年2。
- 教育与学术生涯:1933年因希特勒掌权而转赴英国,完成中学教育,并进入剑桥大学学习历史2。1947年成为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讲师,1959年升任高级讲师,1978年成为该校经济及社会史荣誉教授。1982年退休后任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政治及社会史荣誉教授2。
# 政治信仰
- 1936年加入共产党,无论历史如何变迁,他始终都认为自己是一个“不悔改的共产主义者”1。
# 研究方向与成果
- 研究方向:霍布斯鲍姆的研究时期以19世纪为主,并延伸及17、18和20世纪;研究的地区则从英国、欧洲广至拉丁美洲。除专业领域外,他也经常撰写当代政治、社会评论、历史学、社会学理论,以及艺术、文化批评等2。
- 主要著作:其最著名的作品包括“年代四部曲”:《革命的年代》、《资本的年代》、《帝国的年代》、《极端的年代》,这些作品以一种典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书写了现代世界的发展进程,在专业领域和大众读者中都引起了广泛的共鸣1。此外,他对底层和第三世界国家(尤其是拉丁美洲)的关注,也让他在劳工与农民运动中有丰硕的研究成果,如《原始的叛乱》、《盗匪》等1。
# 社会评价
- 如《新左翼评论》著名编辑佩里·安德森所言:霍氏不可多得地兼具了理性的现实感和感性的同情心。一方面是个脚踏实地的唯物主义者,提倡实力政治;另一方面又能将波希米亚、土匪强盗和无政府主义者的生活写成优美哀伤的动人故事2。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深刻的政治见解和广泛的国际影响力,成为了20世纪最重要的历史学家之一。他的遗产将继续激励着未来的学者和读者,去探索和理解复杂多变的人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