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先觉
2025-04-25 11:00:42 浏览:3次 【



余先觉(1909—1994年),湖南长沙人,著名鱼类学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3。以下是关于余先觉的详细介绍:

# 生平经历

- 193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系3。

- 1949年,获得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哲学博士学位。同年10月,他毅然回国,投身于祖国的教育事业3。

- 回国后,历任武汉大学教授、生物系遗传教研室主任,湖北省遗传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等职务2。

# 学术贡献

- 果蝇细胞遗传学研究:早年在美国从事果蝇的细胞遗传学研究,其研究成果“X—射线诱发的同源异形突体(触角足Antpyr)、突变体(B48g·Scar)以及相关的染色体畸体”等,被美国同行编入专著《果蝇的遗弃变》(D.L.Lindsley & E.H. Grell,1968)2。

- 鱼类细胞遗传学研究:从1978年起,主要从事鱼类细胞遗传学研究,先后主持并完成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两项博士学点科研基金所资助的科研课题,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指导中青年教师和研究生考察分析长江流域、珠江流域、黄河上游以及青藏高原的170余种经济鱼类的染色体组型和部分鱼类的带型,以核型学资料对鲤科鱼类的染色体进化、系统学关系和分类进行深入探讨,填补了中国鱼类细胞分类学的研究空白,并为脊椎动物的进化研究提供了鱼类方面的宝贵数据2。

- 学术著作与论文:其学术专著《中国淡水鱼染色体》于1989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淡水鱼类染色体的著作,标志着中国鱼类细胞遗传学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究论文《鲤科鱼类核型系统学和中国鱼类染色体研究概况》于1987年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Genetica》上发表后,获得国内外同行专家的高度评价2。

- 首创显带技术:主持开展了对鱼类染色体精细结构和基因组结构的研究,首创了鱼类有丝分裂染色体复制带、Brdv-BSG法显带、限制性内切酶显带以及鱼类减数分裂染色体G-显带等显带技术,首次构建了区带划分的黄鳝二价染色体高分辩G带模式图,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基因定位等鱼类染色体作图研究工作2。

# 获奖记录

- “中国淡水鱼类染色体组型的研究”获得1988年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

- 有关研究论文获得1988年湖北省科协优秀学术论文奖特等奖2。

# 人物精神

- 开放进取:在艰苦的条件下,他积极创造机会支持学生的发展,鼓励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3。

- 兼容并蓄:他尊重并包容不同的学术观点,倡导学术自由,为学术交流和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氛围3。

- 爱国情怀:在加州理工学院摩尔根实验室取得博士学位后,毅然决然于1949年10月辗转回到祖国投身教育事业,充分体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3。

余先觉先生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他的学术成就和崇高精神,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科学事业和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科研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不断前行。


数据包号:2002-0336
数据详情:可能包含自传、相册、视频、作品等;会随时更新,以客服售前答复为准。
客服专员:yes! 微信号:cd60066
温馨提示:电子版与U盘版一旦发货,概不退款,数据损坏可补发。
 
全部评论
  •   沈宝祥(1932年—),江苏武进人,中共中央党校教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长期从事..

    教授
  •   吴以岭,1949年10月24日出生于河北省衡水市故城县,是中医心血管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北医科大学学术..

    名誉校长
  •   杨奎松,1953年10月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学者、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授
  •   高宗武(1905—1994),浙江乐清人,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法学院,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日本通”。以下是他..

    教授
  •   常重杰,男,1965年11月生,河南禹州市人,博士、教授,河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中国..

    教授
人生存盘,数据银行
Copyright © 2025 CDOO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01843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