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英(1897年4月28日—1986年10月22日),原名叶宜伟,字沧白,广东梅县人,是中国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忠诚战士,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长期担任党、国家和军队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改革开放的重要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2。
# 生平经历
- 早年:1897年4月28日,叶剑英生于广东省梅县雁洋堡一个贫穷的小商人家庭。少年时在丙村三堡学堂和梅县东山中学读书,受到辛亥革命影响,立志报效国家。1916年赴南洋谋生。翌年回国,入云南讲武学校学习2。
- 投身革命:1919年底毕业后追随孙中山从事民主革命,加入“援闽”粤军。1920年8月参加了粤闽粤军回军驱桂之役。1921年10月被荐任大总统随员,随孙中山出巡广西。1922年春任海军陆战队营长。6月军阀陈炯明叛变后,率部护卫孙中山脱效,同叛军英勇作战。1924年初参与创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任教授部副主任3。
- 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7月,叶剑英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参与领导了广州起义3。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冬赴苏联莫斯科,入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特别班学习。1930年秋回国。1931年初到中央苏区,历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兼总参谋长等职,参与指挥第二至第四次反“围剿”,并培养了大批军政干部2。
-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8月,叶剑英任八路军参谋长。后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委员和南方局常委,在多地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2。
- 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5月,叶剑英任华北军政大学校长兼政治委员。12月,任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兼市长,参与促成北平的和平解放2。
- 新中国成立后:叶剑英长期担任党和国家、军队的重要领导职务,为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呕心沥血。1976年10月,他与中央其他领导同志一起,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挽救了党、国家和军队。此后,他与邓小平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一起,推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1。
# 主要贡献
- 军事方面:他是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是我军司令部工作和参谋事业的奠基人,相继担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参谋长、八路军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参谋长。还是杰出的军事教育家,是黄埔军校的筹建者之一,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起,又先后兼任过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校长、延安军事学院副院长、华北军政大学校长,为我军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新中国成立后,又成为中国军事科学研究事业的开拓者1。
- 政治方面:在重大历史关头,他多次挺身而出,如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等,为党和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与邓小平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一起,推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了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1。
- 改革开放方面: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改革开放的重要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较早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了改革的主张,强调要了解世界、对外开放,为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2。
叶剑英的一生,是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他坚定的革命信念、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高尚的品德风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