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阿惹妞民俗村寨旅游攻略
2021-06-21 16:10:57 浏览:1144次 【

《阿惹妞》民俗村寨坐落在西昌市火把广场西南角,是大型实景剧《阿惹妞》的演出场地。阿惹妞实景剧场是2017央视春晚西部分会场所在地。

  从《阿惹妞》民俗村寨的南门进入,首先看到的是骑着骏马的彝族英雄“支格阿龙”。“”支格阿龙”,是彝族中的射日英雄,也是彝族神话传说中的一位创世英雄,是全体彝族人民认同的最崇敬的祖先。

  

  "阿惹妞"原是彝族音乐曲牌名,彝语直译为小表妹,民间有多种民歌传唱形式,抒发的是一种对生命的美好情愫。

  《阿惹妞》是一首情歌,一方情感,更是一种情怀,这种情怀,深沉而炽热,矜持而温暖,这种情怀就是火的情怀。

  

  因为火把节就是阿惹妞的节日 阿惹妞就是火的女儿,每一个人心中 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阿惹妞”。

  

  《阿惹妞》情歌文化内涵丰富,曲调优雅,文化内涵丰富,经申请后,已被列入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千百年来,在大、小凉山这片灵性四溢的山水间,勤劳的彝族人民用来自心底的声音传唱这些老调民歌,演绎动人的爱情故事。

  

  彝族是一个崇尚火的民族。实景剧《阿惹妞》是中国第一台实景火秀。"火"作为彝族的生命图腾贯穿全剧,从民族源起的脚步,到彝人世俗风情的展开,从阿惹妞情与爱的相遇相知到火把节的热烈欢腾,呈现了"火"作为一个民族情感的载体而展开的生命传奇。

  

  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彝语。

  彝族主要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区)的高原与沿海丘陵之间,主要聚集在楚雄、红河、凉山、毕节、六盘水和安顺等地,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1935年至1936年,红军一、二方面军两次经过彝区,在滇东北、滇北和凉山彝区宣传民族政策,受到广大彝族人民的拥护,许多彝族优秀儿女参加了红军。在冕宁,红军打开了监狱,放出了被关押的彝民。冕宁拖乌彝族果基家头人小叶丹在党的民族政策感召下,与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按照彝族的传统习俗在冕宁彝海结盟,使得红军顺利通过了彝区,取得了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胜利。刘伯承还将“中国夷民红军沽鸡(即果基)支队”的红旗授予小叶丹,鼓励他们组织游击队反抗国民党统治。红军播下的革命火种在彝区广泛传播,人们怀着对红军的敬意和思念,珍藏着红军留下的红旗、用过的物品,许多彝族还将这一年出生的儿女用红军来命名,如“红军惹”、“红军嫫”。

  

  进入大门,一幢环形建筑就是《阿惹妞》演出中心。环形建筑顶上雕塑有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彝族人民对对鹰是顶礼膜拜,认为它是一种能预知自然、人类社会未来变化和能够战胜一切邪恶的神鸟,因此把它当作自己的保护神。

  

  环形建筑的中部,“毕摩”、“苏尼”端坐在上面,显示他们高高在上的地位。

  

  “毕摩”是彝族传统宗教中的祭司。在彝语中“毕”为举行宗教活动时祝赞诵经之意,“摩”意为长老或老师。

  

  “苏尼”是彝族社会中的巫师,“苏”在彝语中意为“人”,“尼”意为作法术时的情景。苏尼并非世袭,男女均可担任,法器主要为羊皮鼓和木槌。苏尼不懂经文,也不诵经和主持重大祭祀活动,其主要社会职能是施行巫术,驱鬼治病。

  

  进入大门的左侧,有一条反映彝族人民生产、生活和习俗的雕塑长廊。

  先看看这组雕塑,反映的是两个放羊的男女少年。羊是想亲密一下还是要打一架呀,小家伙拉住羊硬是不让过去。

  

  这副雕塑有点意思吧。放羊的小朋友好奇的指着天,是发现了天外来客?还是在数星星??。

  

  两个青年男女正在树下谈恋爱。姑娘手上拿着情郎送的鲜花,正倾听着火热的情话,心儿噗通噗通的跳个不停。

  

  把美丽的姑娘梳妆打扮得漂漂亮亮,准备新郎前来迎娶。

  

  经过千辛万苦,新郎终于背上了心爱的姑娘。背新娘是彝族婚俗之一。

  

  新娘不是这么好娶的喔,先要过闺蜜的泼水关。

  

  彝族支系繁多,居住分散,自然环境复杂,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其服饰在质地、款式、纹式等方面形成了明显的地域特征。

  

  彝族的主食为土豆、玉米、荞麦、大米等。副食型食物有肉食类、豆类、蔬菜类、调料类、饮料类。肉食类以牛、羊、猪、鸡为主,待客需杀牲,以杀牛为贵,羊、猪次之。豆类多为黄豆、胡豆、碗豆等,黄豆的一种食法彝族称为“都拉巴”,即将黄豆磨成浆,连糟加酸菜煮吃。

  

  饮料类主要为酒,彝族待客先用酒,彝族谚语说“汉人贵在茶,彝人贵在酒”、“有酒便是宴,无酒杀猪宰羊不成席”。

  节庆是各地彝族生活方式和习俗的集中表现。

  主要的节庆有:

  彝族年:彝族年是川、滇、黔彝族隆重的传统节日,彝语称“库施”。各地过年时间不一,一般在每年农历十月至十一月中、下旬选吉日过年。

  

  在彝族十月太阳历的第二个星回节,就是彝族火把节。彝族火把节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被誉为“东方狂欢节”。

  

  火把节:为彝族的传统节日,日期为每年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历时三天。节日期间,人们身着盛装,集中在村寨附近的平坝或缓坡上,唱歌、跳舞、赛马、斗牛、斗羊、摔跤、选美等,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热闹非凡。早上,人们要杀牲祭祖;晚上,要举着火把在庄稼地中转游,意为烧死害虫,祈求庄稼丰收。

  

  彝族婚姻的特点是同族内婚、家支外婚、等级内婚、姑舅表优先婚和姨表禁婚。这一特点在凉山彝族地区表现得最为突出,新中国成立前若异族通婚,按习惯法要处死或逐出家族。新中国成立后,同族内婚和等级内婚的限制已被打破,彝族青年男女以感情为基础自由恋爱,出现了跨族别婚、跨等级婚、跨国界婚。

  

  彝族的婚礼保留了许多古老的习俗,如泼水、抹黑脸、哭嫁、新娘婚前禁食、婚后“坐家”等。彝族男女婚前要举行订婚仪式,订婚时要先取吉兆合婚,男女双方各杀一头猪,取胆、胰观看,以胆色澄黄、胰大直肥为吉,若胰脏卷曲则为凶,表示不能相配。婚期根据双方出生年月的属相选定,一般都在每年的农历十一月以后到次年二月这段秋收后的黄金季节举行。

  

  解放后,彝族人民从奴隶制度跨越社会主义制度,可谓是一部跨千年。

  友友们,如果你到凉山旅游,一定不要忘了到“阿惹妞民俗村寨”逛一逛,来感受不一样的民俗风情。

  • 电话
    0834-8888960
  • 门票

  • 门市价:30.0元
  • 开放时间

  • 演出时间:周六19:40-21:30;周一-周五、周日闭馆,不对外开放,只针对演出。

      交通攻略

      乘坐21路到西昌汽车旅游客运中心站下,步行253米可达





全部评论
活动光线,欢乐之声
Copyright © 2023 CDOO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01843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