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昭陵景点介绍
2021-06-02 13:13:41 浏览:1426次 【

沈阳,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文物古迹繁多,星光璀璨,"清 昭陵"就是那最耀眼的几颗。


“清 昭陵”满语称:额尔登额蒙安。意为:光耀之陵。


“清 昭陵”位于沈阳(盛京)古城北,故得名北陵。清昭陵是清初“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一座。  园内古松参天,草木葱茏,湖水荡漾,楼殿威严,金瓦夺目,充分显示出皇家陵园的雄伟、壮丽和现代园林的清雅、秀美,是清初关外陵寝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帝陵,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之一,也是汉满蒙民族文化交流的典型。


“清 昭陵”是清太宗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始建于清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顺治八年(1651年)基本建成,康熙、嘉庆二帝有所增建,才成今日规模。昭陵不依山傍水,而是直接建在平地上,四周护以缭墙,极似一座小城。


1927年,奉天省政府将清昭陵辟为公园,因位于沈阳市区北部,故得名北陵公园。新中国成立后,有关部门大力修缮,扩大园林,拓造了人工湖,增建了许多亭台楼阁,成为沈阳一处著名的风景区,是沈阳市最大的公园,占地330万平方米,是人们阳春踏青、盛夏避暑、仲秋探幽、严冬赏雪的好去处。


1982年,清昭陵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将昭陵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下马碑

碑文是“诸王以下官员人等至此下马”。清朝时候王爵以下官员到此地,都必须下马落轿,以表示对先皇的尊崇。

昭陵周围有六座下马碑。石材都是青砂石,碑身高4.12米,宽1.06米,厚0.42米,碑身的上下首各刻有“如意纹”,中腰开光部分为碑文。六座碑的碑文不完全相同。

乾隆四十九年五月二十五寅时开工,历时三个月。


北陵公园正门

“清太宗 皇太极” 雕像

玉带河

古称御沟,像束在昭陵腰间的玉带一样,故名玉带河。

玉带河被陵寝前的神桥分为东西两部分,是起到用来聚积陵寝内的雨水功能的。

神桥

清朝帝王陵寝中普遍使用的建筑形式,昭陵神桥为三孔。桥下是玉带河,神桥由青砖铺面,两侧有石雕护栏,栏板雕刻有飞翔天马、蕃草花卉、海水江涯及犀角等“八宝”,桥两端还摆设石狮。

神桥既有装饰作用,更有保护陵寝的意义。昭陵地势基本上是前低后高,每到雨季有大量的雨水从后向前泄出,神桥下的玉带河变成了排水的有效渠道。                                                          

昭陵石牌坊

石牌坊,也称石牌楼,是具中国特色的门洞式古建筑形式代表之一,一般说来,如宫殿石牌坊,寺院石牌坊,陵墓石牌坊,祠堂石牌坊等地,用来起到赞美和宣传表彰的作用,是孝义礼数的工具。

昭陵石牌坊位于清昭陵正红门前,建于清崇德八年(1643年)至顺治八年(1651年),中间立柱前后两对石兽建于嘉庆六年(1801年)。石牌坊在清明陵寝中是一件典型建筑,是一座仿木架结构雕刻,高约十五米,全长约十四米,四柱、三间、三楼、歇山式坊顶,三条大脊、八条垂脊、大吻、走兽、垂兽、横椽、望板、檐下有出檐的勾头瓦件、斗拱、横梁、栏板、兽头、辅首、雀替及浮雕中的云龙纹、缠枝莲、八宝、卷草等全部仿照木雕做法。

昭陵正红门

正红门也叫大红门,是陵寝的总门户。大红门正中门叫神门,是皇太极和皇太后神灵出入的门户,此间平日不开,只能在大祭时抬祭品的官兵从此通过。大红门东侧门为君门,是皇帝祭陵时走的门,另一侧门为臣门,是祭祀时大臣出入的门。左右风水墙两翼所装饰的五色琉璃蟠龙壁。

昭陵正红门门内的神道

神道两旁的石像生

华表

华表柱又称“擎天柱”、“万云柱”等名称。昭陵华表柱高约八米,围约一米五以上。在华表上方蹲坐着一只石兽,它叫望天犼。”"传说”"它是龙生九子之一,因其生性好望,因此把它安放在华表上,在陵寝外面的华表上也有一对,只不过头朝向不同,朝向陵里的为望君出,告诉皇帝不要沉缅之悲哀,要实时回到朝中处理朝政,头朝外的叫望君归,告诉皇帝不要健忘先祖的好事要时常前往拜祭。

石狮

狮是百兽之王,凶悍无比,瞋目如电,发声如雷,百兽闻之莫不惊恐万状。用它作为石象生,代表威慑邪恶和显示权势之象征。

獬豸

 獬豸是一种神兽,独角、狮身、青毛,秉性忠直,明辨是非,力大无比,它能用角抵触有罪的人。

麒麟

麒麟是传说中的“四灵”即麟、龟、龙、凤之首,它是披鳞甲、不履生草、不食生物的仁兽,雄的叫麒,雌的叫麟,象征“仁义之君”和吉祥、光明。

白马

它是古代军队作战必备的工具,在石象生中使用马的造型,用以象征国家疆域辽阔,八方来朝。

石骆驼

将骆驼置于帝陵前,表示帝王统治疆域广袤千里,皇威震慑四方。

大象

形体高大,四腿粗壮有力,坚如盘石,用它作为石象生表示天下太平,江山稳固。 

昭陵大碑楼

神功圣德碑

碑身的正面(即“碑阳”)刻有碑文,碑文用满、汉两种文字合壁刻写,满文在右,汉文在左近二千言,是对清太宗一生文德武功的高度概括和颂扬。所谓勒之贞石以传万世。碑文落款“玄烨谨述”,表示这是康熙御笔亲题。

赑屃

赑屃,传说它是龙生九子之一,因喜欢负重,故人们多用它来驮碑。

方城,方城正门曰“隆恩门”,城门上有楼,俗称“五凤楼”

方城内全景图

隆恩殿

隆恩殿又称"享殿",是祭祀陵墓主人太宗皇太极及孝端文皇后神位的场所。崇德八年八月草创,顺治七年十一月定名"隆恩殿",同时悬挂匾额。康熙三十年改建,现在此殿是单檐歇山式,四面出廊,黄琉璃瓦顶,殿内无天花,梁架裸露,上面施以彩画,这种作法是关外清早期建筑特点。殿内后部备有大暖阁一座,外披黄缎罩,暖阁内有神床,床上帷幔、黄云缎枕头及被褥等。

丹壁石

丹陛石是用来铺设御路的块石,材质通常为汉白玉或大理石等。一般置于皇家殿宇门前的主道中间,以体现封建皇权至上的主题,为皇家身份的象征。在帝王陵寝中,用于阶梯中间的丹陛,象征着“神道”,既是供皇帝神灵行走的道,也是皇上登上天堂的石头。

隆恩殿前的玉石,缅甸国王进贡的翡翠玉石。皇帝祭拜时下跪的地方。


隆恩殿的吞水兽

吞水兽,龙的九子之一,名:趴蝮。趴蝮是水兽,性喜水,安放在此,有排水功能。

配殿

焚帛亭

焚帛亭,又称燎炉,是一座用汉白玉雕制的小型亭子式建筑,此亭是大祭时焚烧祝板、祝帛以及彩纸和金箔、银箔等祭品之处。

二柱门和石祭台

二柱门在隆恩殿后身,又叫“冲天牌楼”、“照牌”。门为一间,其上有一悬山式琉璃瓦屋顶,两边各有一方形石柱。石柱前后有抱鼓石。柱子的顶端有一“望天犼”,此犼坐北朝南,其中的一只身上锁着一条铁链。民间相传;当年工匠在雕刻此犼时,不慎把手指砸伤鲜血溅在犼的身上,由于日精月华的照射,此犼便成了“精”,此后便不再安分守己,经常下来到陵前的浑河里去喝水。此事被皇帝知道后,传旨把犼用铁链锁上。另在两石柱之间有木板门,此门叫“二柱门”,板门常年关闭。 

    石祭台在二柱门之后,长一支八尺六寸,宽五尺,高四尺,用汉白玉雕造,造型是须弥座式。上面雕刻各种图案。其上枋雕刻缠枝莲及宝相花,纹样布置丰腴饱满,枝叶翻卷有序。下枋雕刻法螺、法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肠等“佛八宝”.还雕有汉钟离的温凉扇、曹国舅的八卦云板、吕洞宾的阴阳剑、蓝采和的花篮、铁拐李的火葫芦、何仙姑的竹笊篱、韩相子的洞箫和张果老的渔鼓等道家“八仙’使用的器物,又叫。暗八仙”。这些“八宝”、“暗八仙”寓意把所有宝物奉献给陵主。此外,石祭台上还刻有柿子、如意、净瓶、鹌鹑,寓意“事事如意”、“平平安安”。

    祭台之上有五件石雕。正中为香炉(又叫“海山),两侧有香瓶、烛台各一对。香炉为二耳三足,上面刻有万福如意流云回纹及灵芝、旋螺宝珠等纹饰。腿为大象鼻腿。造型稳重,炉中立有“紫石火焰”(一说为“端溪石”即制端砚之石),两侧的香瓶上也立有紫石,寓意香烟不断,烛火长明,大清江山万世一统。

券门,琉璃影壁 月牙城

进月牙城的拱门,月牙城也叫哑巴院,“哑巴院”看起来没什么奇特之处,实际上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所在。因为院中的琉璃影壁正好遮挡着地宫的入口,院内的神道下面就是进入地宫的斜坡墓道,昔日帝后的棺椁就是从这里送进地宫的。

月牙城

罗圈墙

 宝城是一座半圆形的城,城高二丈三尺八寸,周长六十一丈,又名“罗圈墙”。青砖垒砌,上面有起象征作用的垛口和女儿墙。还有为排除积水的“荷叶瓶”等设施。

宝顶

宝城中间的丘冢,。高二丈,周长三十三丈,用三合土(白灰、砂子和黄土)夯筑而成。宝顶上栽有一棵榆树,取名“神榆”。乾隆皇帝东巡祭祀祖陵,御书《神树赋》一篇,刻于石碑。将此榆寓意大清龙脉,风水攸关,对它极为重视。据说盛京将军每月要向皇帝就神榆的保护情况奏报一次。

券门上的明楼

明楼又叫“大明楼”,座落在方城北门上。楼为垂檐九脊歇山式顶子,上檐七踩,下檐五踩,均施以彩绘,其内为十字形穹隆顶。四面各有半圆形拱门,下部为方形台基,台基四面各出踏垛(台阶)。前檐挂有匾额,上书“昭陵’二字,满、蒙、汉三件文体。明楼之内立有一两汉白玉石碑,碑高约六米,碑头为龙首,正中开光部分刻有满蒙汉三体“昭陵”二字。碑身竖刻有:“太宗文皇帝之陵”字样。也是满蒙汉三体。康熙三年(1664)正月“恭镌”。满文正中.蒙文在左,汉字在右.碑面表面原用朱砂涂成红色.碑文描金。碑身四周刻有游龙纹。碑座为须弥座式,上枋南北两面刻二龙戏珠,东西两面刻行龙及火焰珠.此外还雕琢各种花纹,并涂成红、黄、白、蓝、绿五色,十分鲜艳。此碑又叫‘圣号碑”,即刻写太宗“庙号”及“谥号”的碑。

角楼

护陵官兵远眺之所,起到保护陵寝安全的作用。

东红门 西红门

 后辈的皇帝为了表示对祖宗的敬畏,一般都不走大红门(即正门),而是从东西两侧的这两个东红门和西红门进入陵寝。

东红门里


西红门外

沈阳(盛京)昭陵位于古城北约十华里,因此也称“北陵”,是清代皇家陵寝和现代园林合一的游览胜地。

园内古松参天,草木葱茏,湖水荡漾,楼殿威严,金瓦夺目,充分显示出皇家陵园的雄伟、壮丽和现代园林的清雅、秀美。

清太宗皇太极(1592~1643年)

昭陵陵寝是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太宗皇太极以及孝端文皇后博乐济吉特氏的陵墓,是清初“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一座。
清昭陵(北陵)
清昭陵保护区占地48万平方米,现存古建筑38座(组)。建筑群以神道为中轴线对称分布,平面布局规整,层次分明。由南向北依次为下马碑、华表柱、神桥、石碑坊、正红门、神功圣德碑亭、方城、隆恩门与隆恩楼、角楼、隆恩殿、东配殿、西配殿、明楼、宝城、宝顶。陵区庄严肃穆,灵秀清幽。皇陵建筑雄奇壮丽,亭阁峥嵘。建造在高台之上的隆恩殿,城堡式的方城,高矗的隆恩门,别具特色的方城角楼,充满神秘色彩的石像生,气势非凡的功德碑及碑亭等,均为昭陵颇具代表性的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精美杰作。
清昭陵作为皇室祖陵在清代受到严格的保护,朝廷在这里设有专门的机构管理和保护皇陵,每年都要举行大小不等的祭祀活动,清朝入关后,更有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四朝四帝先后十次亲祭昭陵。

昭陵除了葬有帝后外,还葬有关睢宫宸妃、麟趾宫贵妃、洐庆宫淑妃等一批后妃佳丽,是清初关外陵寝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帝陵,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之一,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并于2004年7月1日与沈阳故宫、沈阳福陵和抚顺永陵,经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表决通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昭陵始建于清崇德八年(1643年)至顺治八年(1651年)基本建成,后历经多次改建和增修而呈现现在的规模,其主体建筑都建在中轴线上,两侧对称排列,系仿自明朝皇陵而又具有满族陵寝的特点。

1昭陵陵寝建筑布局

 

清昭陵陵区南门

陵区南门

昭陵

盛京之陵,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就是昭陵。
沈阳昭陵陵区建筑布局大致是这样的:陵区四周设有红、白、青三种颜色界桩,其南面还备有挡众木(又叫“拒马木”)四百四十二架。陵区南北狭长,东西偏窄。陵区最南端是下马碑,其次,为华表和石狮。计有下马碑四座,华表一对,石狮一对,它们分别立在道路的两旁。石狮之北建有神桥。神桥之西原有涤品井一眼。神桥往北为石牌坊。石牌坊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小跨院。
东跨院是皇帝更衣亭和静房(厕所)。
西跨院是省牲亭和馔造房。石牌坊以北是陵寝正门——正红门,此门周围是环绕陵区的朱红围墙,又叫“风水墙’”。





全部评论
  •   剑峰 莲花峰下有一剑峰池,池上有曲桥蜿蜒于池水之上,迂回于石峰之间。池水清澈明亮,天光云影、群峰秀..

    昆明旅游
  •   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这是我在入藏之前接触到的第一座由藏人直接管理的寺院就是塔尔寺。塔..

    青海旅游
  •   泉州路99号的金瓜楼是菲律宾华侨黄赐敏的私人别墅,该楼建于1922年,黄赐敏1924年购得。金瓜楼朝西的正面构..

    厦门旅游
  •   游览武汉市古琴台,感受穿越时空的知音文化,徜徉在高山流水的妙音中。初夏的晴天中午,从武汉长江大桥桥墩..

    武汉旅游
活动光线,欢乐之声
Copyright © 2023 CDOO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01843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