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守敬(1231年-1316年),字若思,邢州邢台县(今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人,是元代的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和仪器制造家。
生平经历
- 郭守敬早年师从刘秉忠、张文谦,后受到张文谦的推荐,进入太史局,与同学王恂一起主办改历工作。
- 他官至太史令、昭文馆大学士、知太史院事,世称“郭太史”。
主要成就
- 天文历法
- 自至元十三年(1276年)起,郭守敬奉命修订新历法,历时四年,制订出了通行三百六十多年的《授时历》,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种历法。
- 为修订历法,郭守敬还改制、发明了简仪、高表等十二种新仪器。简仪是一种测量天体位置的新型天文仪器,它将地平坐标和赤道坐标分为两个独立的装置,提高了观测效率,其设计思想对后世的天文仪器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他主持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天文大地测量,重测了全天恒星的位置,编出了星数最多的星表。
- 水利工程
- 至元元年(1264年),郭守敬奉命修浚西夏境内的古渠,通过修建闸堰,使当地农田得到了灌溉。
-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他担任都水监,负责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耗时一年完成了全部工程,定名通惠河,促进了南北交通和�运事业的发展。
后世影响
- 1970年,国际天文学会以郭守敬的名字为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环形山”。
- 1977年,国际小行星中心将小行星2012命名为“郭守敬小行星”。
-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也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LAMOST望远镜命名为“郭守敬天文望远镜”,该望远镜在光谱巡天数据中发现了罕见的超大质量白矮星-热亚星双星系统,为天体物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持。
- 为了纪念郭守敬,在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西大街甲60号和河北省邢台市风景秀丽的达活泉公园内分别建有郭守敬纪念馆,展示其生平业绩和科技成就。
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为人类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世界科学技术史上地位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