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希夷(约651年-约680年),唐朝诗人,一名庭芝,字延之,汉族,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人。以下是关于他的详细介绍:
生平经历
- 高宗上元二年(675年)进士,美姿容,好谈笑,善弹琵琶。
- 少有文华,落魄不拘常格,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
- 关于他的死因,有传说其舅宋之问欲将他的诗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据为己有,因刘希夷不允,宋之问竟遣人用土压死他,但此说法存在争议。
主要成就
- 刘希夷善为从军闺情诗,辞藻婉丽,然意旨悲苦,未为人重。后孙昱撰《正唐新语》,以希夷诗为集中之最,由是大为时所称赏。
- 代表作有《从军行》《采桑》《春日行歌》《春女行》《捣衣篇》《代悲白头翁》《洛川怀古》等,其中《代悲白头翁》中的“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句广为流传,成为千古名句,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如《红楼梦》中甄士隐对《好了歌》的注解以及林黛玉的《葬花词》都受到了此诗的启发。
作品摘录
- 《代悲白头翁》:“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落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 《公子行》:“天津桥下阳春水,天津桥上繁华子。马声回合青云外,人影动摇绿波里。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深刻的人生感慨,在唐代诗坛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尽管其人生充满了悲剧色彩,但他的诗歌却如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后人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