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云(262年—303年),字士龙,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西晋文学家、官员,东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五子,与兄陆机并称“二陆”2。
# 人物生平
- 少年成才:陆云六岁能文,性格清正,有才思文理。少时与陆机齐名,虽文章不及陆机,但持论超过陆机,人称“双陆”。16岁时被推举为贤良3。
- 初入仕途:太康十年(289年),陆云与陆机来到洛阳,得到张华赏识,先后任尚书郎、侍御史、太子中舍人、中书侍郎等职2。
- 造福一方:元康初年,陆云任公府掾、太子舍人,后出任浚仪县令,为官肃然,断案明察,深受百姓爱戴1。
- 惨遭杀害:八王之乱时,陆云投靠成都王司马颖,其兄陆机兵败被冤杀,陆云也受牵连遇害,时年四十二岁2。
# 文学成就
- 诗文创作:陆云所作诗颇重藻饰,以短篇见长,为文清省自然,旨意深雅,语言清新,感情真挚1。代表作有《为顾彦先赠妇》、《答兄机》、《谷风》等1。
- 文学理论:陆云主张“文章当贵经绮”,实开六朝文学的先声。其《与陆平原书》35篇,纵论文学,具有重要史料价值1。
# 轶事典故
- 巧对张华:陆云与陆机初到洛阳时,因吴国乡音受嘲弄。后造访张华,陆云以“云间陆士龙”自我介绍,荀隐以“日间荀鸣鹤”回应,成为文坛佳话2。
- 夜谈老子:陆云曾迷路寄宿于一少年家,与之谈《老子》,受益匪浅。后发现该处为名士王弼之墓,从此谈《老子》大有长进1。
陆云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清廉正直的为官之道以及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在中国古代文学史和政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后世景仰与研究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