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
2025-04-30 10:13:56 浏览:7次 【




李陵(公元前134年—公元前74年),字少卿,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县)人,西汉名将李广之孙2。以下是关于李陵的详细介绍:

# 人物生平

- 早年经历:李陵年轻时担任侍中、建章监,善于骑马射箭,对人有仁爱之心,谦让下士,名声很好2。汉武帝认为他具有李广的风范,命他率领八百骑兵深入匈奴二千余里侦察地形,后升为骑都尉,带领五千精兵驻在酒泉、张掖等地防备匈奴2。

- 孤军深入: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广利领兵讨伐匈奴,李陵不愿仅为贰师将军李广利押运辎重,主动请缨率领五千步兵直捣匈奴王庭2。他率军从居延出发,在浚稽山与匈奴单于的三万骑兵遭遇,经过八昼夜的战斗,李陵斩杀了一万多匈奴,但由于得不到主力部队的后援,弹尽粮绝,最终投降匈奴2。

# 投降原因

- 李陵投降匈奴的原因并非单纯的贪生怕死,而是出于多种复杂因素的考量。作为名将之后,他深知“虽忠不烈,视死如归”的道理,在面临十余倍于己的敌军时苦战近十日而毫无惧色2。他在《答苏武书》中写道:“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1。”这或许是他投降的一个合理解释。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也提到:“身虽陷败彼,彼观其意,且欲得其当而报汉2。”此外,李陵在最后关头曾想以死明志,但或许是因为年轻气盛,还想寻找机会报效汉朝,于是选择了投降2。

# 家族悲剧

- 李陵投降的消息传回汉朝后,汉武帝大怒,文武百官都归罪于李陵1。后来汉武帝误信了李陵教单于备战的谣言,将其家族灭族1。这一事件使得李陵与汉朝彻底断绝关系,也让他在匈奴的生活更加艰难。

# 匈奴生活

- 投降匈奴后,李陵得到了匈奴单于的赏识,将女儿嫁给他,并封他为右校王,成为匈奴贵族1。他在匈奴生活了二十多年,期间曾与持节不屈的苏武泣别,其故事在历代诗歌、绘画、戏曲、小说等艺术形式中不断被演绎。汉昭帝即位后,大将军霍光等曾企图召回李陵,但他以“丈夫不能再辱”为由拒绝。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李陵在匈奴病死。

# 历史评价

- 李陵的一生充满国仇家恨的矛盾,对他的评价也一直存在争议1。有人认为他英勇善战,以五千步兵对抗匈奴八万骑兵,斩杀了一万多敌军,展现了出色的军事才能2。但也有人批评他投降匈奴,背叛了汉朝1。司马迁曾为李陵说情,认为他投降是出于无奈,并有望找机会报效汉朝,结果因此被汉武帝处以宫刑2。

李陵的故事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经历引发了人们对于忠诚、勇气和命运的思考。无论如何评价李陵,他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人物。


数据包号:2002-0419
数据详情:可能包含自传、相册、视频、作品等;会随时更新,以客服售前答复为准。
客服专员:yes! 微信号:cd60066
温馨提示:电子版与U盘版一旦发货,概不退款,数据损坏可补发。
 
全部评论
  •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中国晚清著名政治家、军..

    统帅
  •   胡宗南(1896年5月12日—1962年2月14日),原名胡琴斋,字寿山,浙江镇海(今宁波市北仑区)人,是中华民国..

    一级上将
  •   白崇禧(1893年3月18日—1966年12月2日),字健生,广西桂林市临桂区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被誉为“小..

    一级上将
  •   姜太公,名尚,字子牙,号太公望,世称太公,又称吕尚,是中国商末周初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以下是其..

    谋略家
人生存盘,数据银行
Copyright © 2025 CDOO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018434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