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朓(464年—499年),字玄晖,斋号高斋,陈郡阳夏县(今河南省太康县)人,南朝齐著名诗人,出身于陈郡谢氏家族,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2。
# 生平经历
- 早年仕途:南齐建元四年(482年)入仕,初任豫章王萧嶷太尉行参军,后成为随王萧子隆的文学官,也是“竟陵八友”之一2。
- 政治生涯:永明十年(492年),随萧子隆至荆州,后返京任要职。建武二年(495年),出任宣城太守,两年后回京任中书郎。之后又任南东海太守,行南徐州事。永泰初年,因告发岳父王敬则谋反,升任尚书吏部郎1。
- 悲剧结局:东昏侯永元元年(499年),因泄露政治机密,遭构陷死于狱中,年仅三十六岁2。
# 文学成就
- 永明体:与沈约等人共同创立“永明体”,主张诗歌应“圆美流转如弹丸”,对唐代律诗、绝句的形成有重要影响1。
- 诗歌风格:擅长五言诗,现存诗作200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诗风清新秀丽,时有佳句,严羽《沧唐诗话》评价其诗作已有全篇似唐人者1。
- 后世影响:谢朓的诗歌对唐代诗人如李白、杜甫、王维等有显著影响,李白曾多次在诗作中怀念谢朓1。
谢朓以其清新秀丽的诗风和在诗歌形式上的创新,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