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安岳石刻旅游攻略
2021-11-29 14:06:44 浏览:1039次 【

四川东南部的安岳县,被称为“中国石刻艺术之乡”,又有“中国佛雕之都”之称。这是目前中国已知古代佛教造像遗址最为集中的县,已发现历代石窟造像200多处,造像10万余尊,其中尤以宏伟的唐代造像和精美的宋代造像著称于世,在中国石刻艺术史上具有上承云冈、龙门,下启大足石刻的特殊地位。

安岳石刻始凿于南北朝时期(公元521年前后),盛于唐、五代和宋,延续至明清直到民国,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几乎每个乡都有大型石窟造像遗址。除少数淳朴粗犷的魏晋造像外,多为雍容华贵的唐代风格,且其精细华美、璎珞盖身的宋代造像更是达到了中国石窟艺术的巅峰。

卧佛院


卧佛院,位于安岳县城以北的八庙乡卧佛沟,这里距离安岳城区有25公里。

从成都出发,途经乐至报国寺(有树抱佛景观,值得一看),可将此地做为探访安岳石刻的第一站(这样随后的行程不用走回头路)。

乡间的这一片崖壁上,有我国最大的唐代卧佛。长达23米,刻于盛唐的“他”,已经一卧千年……似乎已经无视芸芸众生的喜怒哀乐和世间的风云幻变……

佛涅槃一般是右侧卧、枕右手,只有安岳这里的佛涅槃是不一样的方向。



木门寺

离开卧佛院,沿乡村公路去往安岳县城的途中,一定不可错过隐在乡间的明代古建——木门寺。

这里绝对是四川古建里最低调的奢华所在:从这破旧的农村老房门洞穿过,里面竟大有乾坤。

隐在四川安岳远郊乡间的木门寺,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最初名为佛胜寺。

这是一个三层环套建筑:棺在塔中,塔在亭中,亭于殿中。这种层层环套,亭内修塔,亭外建殿的构造方式十分奇特和罕见,类似“套娃”的明代古建,是除成都的明蜀王陵外,四川现存唯一一座明代官式建筑,其设计师为蒯祥。蒯祥这个名字可能大多人都不熟悉,但他的代表作——紫禁城、中南海、天安门城楼,全中国人民都很熟悉。

这里有着全中国绝无仅有的一座全石头仿木构建筑(除门是木制,其他都是石头仿木结构的,故称为木门寺),最里面是明代国师无际禅师的肉身舍利塔。

下图里的屋檐、斗拱、梁柱等全都是石头仿木构建筑。

当年来自安岳的无际禅师在京圆寂后,明英宗下诏礼部护送灵柩回蜀,安葬在这里的舍利塔内。为使舍利塔免受风吹雨打,明英宗又命蒯祥建一亭覆盖于石塔之上。为了亭塔结构统一协调,蒯祥采用了仿木石雕的方式修建了一座“介”字塔亭。整个石亭仅有两扇门为木质,因此当年的佛胜寺就又被称为木门寺。后万历年间,这里又建了三叠斗拱阁楼罩于石亭之外,于是形成了殿内有亭,亭内有塔,层层相套的结构。

千佛寨

千佛寨,位于安岳县城西3公里的大云山上,因崖壁上雕刻有大小佛像上千余尊而得此名。千佛寨摩崖造像始于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终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历时1300多年。是目前安岳石窟中创建年代最早,时代跨度最大,规模较为可观的一处石窟造像群。主要造像多为盛唐时期作品,也尚存有少量的明清时代作品。景区里林木苍翠,藤蔓盘绕,路随山转。顺着山道从北岩到南岩走一圈或者反向走一圈都可以。

隐在山林中的好多摩崖造像也许因为风化,也许因为特殊年代的破坏,如今留存的完整造像不多,但也让它得以保留着一种荒野之美。

有的菩萨,上半身还保持着繁琐细致的模样,下半身却以自然的状态似乎慢慢回到石头中。其实很难说,她是想要回去,还是刚从石头中出来……

这个菩萨,也是从头到脚渐渐模糊,似乎超脱了轮回……她是正飘然而来还是正准备轻轻地离去?……

好稀有的男飞天。

那造型看着真让人忍俊不禁,好想笑。


圆觉洞

圆觉洞,这是唯一位于安岳县城区的摩崖造像。因山上刻造有十二圆觉而得名。这里的石刻造像分布于南、北两岩。石刻造像始凿于唐开元年间,经前蜀、后蜀,至北宋达到鼎盛时期。

北岩造像区的石刻保存较好,“圆觉洞”、“一佛两观音”(释迦牟尼佛、净瓶观音、莲花手观音)、舍利塔等石雕就集中在这个区域。

舍利塔凿刻于晚唐,是窟檐式摩岩浮图,共13层。这里面没有舍利子,只是佛教的象征物。

圆觉洞是北宋年间凿造的。洞的右壁上刻有“圆觉洞”三字。两侧各坐六尊菩萨,共12尊,故称“十二圆觉菩萨 ”。

这尊释迦牟尼造像是中国古代最大侧身站立佛像。佛祖与弟子迦叶四目相望,极富立体感。


这尊净瓶观音造像是宋代石刻,端庄壮观。观音头戴镂空宝冠,宝冠中间还刻有一个小小的立佛。龛壁上的飞天石刻也是一绝,凿刻石刻飞天的难度是绘制壁画飞天无法比拟的。雕刻家不仅要有高超的绘画功底,还要在坚硬的岩石上将其凿刻出来。

沿着“龟鹤”二字旁边的阶梯下行,就到了圆觉洞南岩造像区。这里还有五代宋初大理学家陈抟的墓。陈抟出生在普州(现安岳县),是中国道教三大至尊之一,被道教尊为陈抟老祖。陈抟墓门两旁刻有对联:“先生不必仍长睡,天下于今永太平”。

南岩造像区的石刻比北岩早,绝大部分是五代石刻造像。五代是由唐到宋的过渡时期,历史比较短暂,且战乱频繁,造像风格也显得粗犷简朴。



毗卢洞

毗卢洞,距离安岳县城较远,48公里的乡村公路,约需1个多小时车程。但这里绝对是探访安岳石刻必去之地。

这里除了有毗卢洞,还有幽居洞、千佛洞和观音堂等。据明代万历年间碑文记载,毗卢洞的石刻造像开创于五代后蜀,之后历代都进行过补刻。这里曾经是五代至北宋年间四川佛教密宗的主要道场之一。

毗卢洞中的“柳本尊十炼图”堪称精品。柳本尊生于唐宣宗大中九年(855年),是佛教密宗第五代祖师。唐末,密宗在中原已是绝唱,柳本尊与弟子赵智凤将中国密宗历史延续了近400年。

大足宝顶山也有相同内容的石刻。竭其一生在宝顶山造像的弘法者,就是柳本尊的弟子、南宋淳熙年间的赵智凤。大足、安岳地区的川渝石刻造像也由此成为目前中国佛教史上绝无仅有的、成系统的密宗造像。在两宋时期,大足和安岳都是他们的地盘(其弟子众多,且肯花钱造像,毗卢洞、茗山寺等都是这帮人出的钱)。

“柳本尊十炼图”里的这尊主像为毗卢佛(柳本尊的法身像),左右刻着十幅图,称为“十炼图”。“十炼”是指通过剜眼、割耳、舍臂等十种苛苦修行来宣扬密宗教义。。。

这种通过自残来修炼的宗教教义实在是让人听着就觉得好残酷,扎有邪教的感觉。。。

毗卢洞最令人惊叹的是这尊精美的“紫竹观音”,也被称为“水月观音”、“东方维纳斯”,是北宋石刻艺术的巅峰之作。

紫竹观音造像的精妙绝伦除了浮雕技艺,还有镂空雕技:从正面看,她的头冠、右手臂、所坐岩石与脚踏莲蕊间的镂空,以肩搭的巾带相连接,既减轻了巨石的重力,又让人们感受到虚实结合的和谐美感。从侧面看,她颈后至后脑也是镂空的。古代的雕刻家通过后臂和头后石枕形成两个支撑点贴于石壁,既减轻了头后摩崖的重量,又体现了匠心独运的镂空之美。

中国民族特色的镂空饰花宝冠,粒粒可数的珠串璎珞,行云流水的衣褶,衬托出其气质的高雅与华贵。

印象中古代的菩萨造像大多都正襟危坐、庄严慈祥,而这尊观音则是侧身翘脚悬坐于莲台之上,看着似乎非常自在,兼具了菩萨的安详与四川妹子的娇俏,她也是独一无二的自在翘脚观音。其他观音见了会不会羡慕嫉妒恨呢?哈哈,爱了爱了。。


华严洞

华严洞,距离毗卢洞景区不远,是安岳石刻造像中保存最完好、最大的洞窟,也是北宋时期的石刻艺术精品。洞窟是在一整块大石上开凿而出,宽敞如室,窟顶刻有硕大的“唵”字。

步入石洞,举目望去,每一尊造像都美得让人倒吸一口气,感觉他们像是凝固在时光中被施了魔法后石化的神,似乎哪天魔法解除后他们突然就会重新灵动起来。


中间坐着的主像是毗卢遮那佛(如来);左边是乘青狮的文殊;右边是骑白象的普贤。两侧各五尊菩萨,与文殊、普贤共为“十二圆觉”菩萨像。诸菩萨皆头戴款式繁密的冠,姿态各异。称得上是北宋工匠的巅峰之作。


茗山寺

茗山寺,又称虎头寺,坐落在安岳县远郊民乐村虎头山顶。这里离安岳县城约70公里,1.5小时车程。从华严洞开车到茗山寺虽然只有10公里路程,但乡间小路非常窄,难以错车,并且车只能开到附近,下车后还需步行到达。但这里却是整个安岳石刻中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所在。

茗山寺的石刻造像最特别之处在于其石材上有着明显的条纹,古代雕刻艺术与时光的自然风化相融合,尽显人工和自然结合之美。

这里的石刻造像就在荒野之中。沿着小路走下去,环山的崖壁上佛像林列。

2号龛,茗山寺石窟扛鼎之作。两尊菩萨坐于莲座上,整龛石窟从背景到佛像尽带波纹肌理。

3号龛,文殊菩萨左手托书外伸达1.5米,书和手以垂地袈裟支撑,千年不毁,是古代匠师巧妙运用力学的佳作,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与科学技术的完美结合。

大自然才是最伟大的工匠。

那些吹过的风,落下的雨,照进的阳光……都是它的工具,日复一日持续改造着世界的面目。就像这些隐在安岳远郊山林里的石刻造像,在时光的冲刷下,似乎也变成了慢慢消逝的生命……

山顶的茗山寺,在五一假日期间也游人罕至。。

这里会让人想起《聊斋》故事里的情节:日落时分,上京赶考的俊秀书生走进了僻静乡野间的废弃古庙……



地址:

资阳市安岳县油坪村

交通:

从成都出发经成渝高速到简阳石盘站,再沿G318国道至乐至,之后沿G319国道前行46公里至安岳,自驾车过路费10元。

门票:

  安岳石刻20元。千佛寺门票5元,圆觉洞10元。

开放时间:

不同景区开放时间不同,详情以各景区现场公示为准。





全部评论
活动光线,欢乐之声
Copyright © 2023 CDOO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20018434号-4